北京手足癣最好的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1285/作者
芒来小姐
前不久,一则新闻牵动了太多父母的心。
在深圳,一名3岁女童被锁车内数小时,不幸身亡。
按照知情人的说法,这一家四口人出去吃饭,父母把女儿锁在车内,带儿子下车,没想到后来把女儿忘了。
饭后父母去打牌,直到儿子找不到妹妹,父母才惊觉:
糟了,女儿该不会还在车里吧?
一家人急忙赶回车内,发现女儿已经口吐白沫、嘴唇发黑、昏迷不醒。
赶紧送医,也没有抢救回来。
记者拍摄的画面中,母亲嚎啕大哭,央求医生救救女儿,也看着无比揪心。
视频曝光后,评论区沸腾了,大量网友谴责这对父母:
怎么能将女儿遗忘在高温密封车厢内呢?
的确,为人父母之后,孩子不在眼皮底下都会心惊肉跳。
但这些侥幸心理,我也多少有过:
我就离开孩子一小会儿;
我就单独办个事,很快回来;
我就把孩子放在安全地带几分钟,不会出事的。
俗话说得好:
小侥幸,出大事。
国外做过一个实验,邀请陌生人上车,只要待满10分钟,就能得到一笔奖金。
结果,没人拿到这笔钱,因为车厢完全密封,又处于高温中,成年人待几分钟就会汗流浃背、呼吸吃力。
大人都撑不到10分钟,更别说稚嫩的孩童了。
英国儿童安全十大宣言中,有两条这样的内容:
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平安,是养育孩子的重中之重。
身为父母,我们更应该熟知:
车内有哪些安全隐患?
了解如有必要将孩子单独安放,怎样处理才最妥当?
密封空间,真安全?假安全!
为什么车内容易导致孩子发生危险?有两个重要因素:
高温,窒息。
央视记者曾“以身犯险”测量车内温度,测量结果发现:
室外33度时,车子熄火12分钟,温度就升高到38.6度,放置在车后座的冰水开始急速融化。
又过了8分钟,车内温度升高到51.6度。
此时冰水基本上全部化完,温度计和摄影机都无法正常工作。
工作人员浑身冒汗,脉搏上升到次/分钟,血压也即将超过正常血压的最大值,身体濒临崩溃。
熄火35分钟后,车内温度超过63度。
此时车厢就像一个大蒸笼,工作人员有中暑、缺氧的感觉,头晕目眩、心跳加速,不得不放弃实验。
实验结果证明:
待在阳光直射下的密封车厢里,成年人坚持不到35分钟。
那对于儿童呢?
孩童的呼吸系统不够完善,体内水分流失速度比成年人快,容易因为神经器官受损导致“热射病”,甚至死亡。
也就是说,在完全密封状态下,如果把孩子单独放车里超过15分钟,会造成严重的大脑损伤。
那么,要是打开车窗,给孩子留一条通风口呢?
工作人员把前后车窗打开,各留4厘米缝隙,车内充满氧气。
但温度仍然直线上升,20分钟后,高达50度,温度计又失效了。
实验结果证明:
无论是否开车窗,车内都不适合孩子单独待着。
可是类似悲剧不断发生。
前不久,广东三乡镇一家酒店门口,一名小孩被困卡车驾驶室。
几十度高温下,小孩很快缺氧,束手无策的家长报了警。
民警果断砸窗救人。
小孩出来时虽然没大碍,但满脸通红、满头大汗。
在中国,砸车窗救小孩的新闻屡见不鲜;
在美国,每年都有30多个孩子因被困车内身亡。
警笛长鸣,教训仍在。
仍有不少父母,低估了身边的安全隐患,也有不少父母高估了记忆力,想当然地以为“我怎么可能忘了小孩在哪儿呢”?
网上有人说:
不够爱孩子,才会忘。
不可否认,的确有些父母带孩子其实是不太上心的。
不过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我们的记忆,其实是会“骗人”的。
为什么父母会忘记孩子?
为人父母后,我常有这样的体会:
一孕傻三年。打着电话找电话、抱着小孩找小孩,这类记忆错乱偶有发生。
父母将孩子遗留在车内,谁都以为自己一定记得。
没想到被另一件事打岔,就把孩子忘了,或者记忆混淆,以为孩子和小朋友出去玩去了。
这样的事情,很有可能发生在每一位父母身上。
因为人的短时记忆有一个特性:
干扰信息会造成短时记忆的遗忘,无论这件事多么重要,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能保存5-20秒。
5秒之后,我们可能会忘了孩子的正确地点。
杂事导致分心、干扰信息冲击、周遭环境影响……导致遗忘和记忆混淆的因素,太多了。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实验发现,人的遗忘速度是由快到慢的。
刚以为自己记住了,其实最容易忘记。
而那段时间,恰恰是儿童安全隐患高发阶段。
人们总是高估了自己的记忆,美国教授戴蒙研究发现:
“我们会优先想记住重要的事,但负责记忆的神经细胞不这样想。当我们受到压力、情绪、疲劳等因素影响,记忆会被干扰信息覆盖。
除非听到孩子哭,或者有人提醒,否则我们的记忆很可能完全消失。”
所以,“一家人高高兴兴外出,结果把孩子忘车上”这类新闻,即使屡次警示,也总有发生。
不要高估我们的记忆,将孩子单独留在凶险的密封空间里。
如果事情紧迫,不得不留,带外出门,父母也要做好安全保护:
将车子停靠在阴凉地带,车窗留缝,开启双闪灯,以便自己遗忘孩子,路人也能及时发现;
备足饮用水,教会孩子如有危险,按喇叭向周围求助,自己解锁车门,敲打玻璃,或者在车窗缝隙处呼救。
给自己设置闹钟,每过5分钟提醒一次:孩子在车上!
记忆会“骗人”,身为家长,务必细心,细心,再细心。
如果脑海中冒出“孩子单独待一会儿也没事”的想法。
那就问问自己:
这个想法经过科学验证吗?
它真实合理吗?
我真能牢牢记住孩子的地点吗?
一旦疏忽大意,就容易造成不可逆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