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会中暑。入伏之后,如何防中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姜楠,为大家说说中暑那些事儿。炎热天“蒸桑拿”,小心室内中暑大家可能以为只有在户外才会中暑,这是不对的。日前,医院急诊科接到一例因蒸桑拿导致昏迷的患者,据主治医师姜楠介绍,该患者年过七旬,当日到浴池蒸桑拿,蒸了大约40分钟左右发生了昏迷。桑拿室里的人及时发现将其送入医院进行抢救。“经检查,该患者属于重症中暑,肝功能、肾功能、血液系统都受到了影响。好在,经过治疗恢复得还算不错。”姜楠说。姜楠表示,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热射病是最常见的高温疾病,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是一种致命性疾病。“不少人存在一种误区,中暑只会发生在室外,其实不然,室内也会‘中招’。”姜楠表示。姜楠提醒市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颈椎病及呼吸障碍疾病的;身体虚弱、病后初愈的;过度劳累、饮酒、意识不清的人群不合适蒸桑拿。“蒸桑拿都是在一个比较密闭又缺氧的高温环境中进行的,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耐受性也有差异,搞不好很容易缺氧而晕倒,特别是老人,不建议他们去。”姜楠说。预防中暑,做好防护措施姜楠表示,炎热的三伏天,往往会有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严重的还会出现发烧、抽筋等症状,这就可能是中暑了。虽然中暑的发生看来比较突然,它却是逐步形成的。在通常情况下,大气的温度低于人体的温度,人体的热量就能散发到大气中去。要是在酷热的阳光下,气温很高,人体内部的热就散发不出去了。大量的热积聚在体内,就形成了中暑的条件,再加上出汗过多,体内的水分和盐分消失过多,就会引起中暑。在室内学习或考试时,由于通风不良,环境闷热,心理压力大也可能中暑。“中暑对人的机体有很大的损害。所以,在夏天或高温环境里劳动,必须注意通风降温。”姜楠介绍,遇到中暑的人应该立刻抬到阴凉的地方,把中暑者的衣服解开,用凉水擦拭身体,用冷湿毛巾敷在他的头部,帮助降温。如果脸色苍白、昏迷不醒,医院抢救。姜楠表示,躲避烈日尤其应避免10时到16时这段时间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尤其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补充水分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通常最佳饮水时间是晨起后、上午10时、下午3-4时、晚上就寝前,分别饮1-2杯白开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平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亦可补充水分。”姜楠说,夏天日长夜短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此外,姜楠还提醒大家,如果在夏季阳光强盛时外出,最好打遮阳伞、戴遮阳帽以及太阳镜,暴露部位的皮肤最好涂抹防晒霜,并准备充足的饮料。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身体强健的男士也应做好上述防护措施。中暑后,这四件事要注意姜楠介绍,中暑后须大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但过量饮用热水时会更加大汗淋漓,反而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的大量流失,严重时会引起抽风现象。如此便是得不偿失。正确的方法应是少量多次,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毫升为宜。中暑后不宜吃油腻荤腥的食物,因为过多的食用此类食物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而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吸收,所以应尽量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东西。夏季阳浮于外、阴液不足,而辛辣燥热的食物只会助热却阳,还会使肌肤上长出小疙瘩。因而,少吃,当然不吃是更好的。身体干渴的时候,冷饮和瓜果类食物让人爱不释口,很可惜,中暑后这两样东西也不能多吃,因为凉性食品会损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