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中暑?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人体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正常人的体温由大脑皮层、间脑、延髓及视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管理。人体产生的热通过传导、辐射、对流和蒸发而散失,从而维持适当的体温。当外界温度过高,长时间日晒、湿热或空气不流通的高温环境等阻碍了散热时,就会发生中暑。
中暑的表现都有什么?
1、先兆中暑:在高温或日晒下,出现头昏、耳鸣、胸闷、出汗、口渴、恶心等症状。
2、轻度中暑:体温高于38℃时,除先兆中暑症状外,可有呼吸及循环衰竭早期症状。
3、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体温可高达40℃,并有昏迷、痉挛及呼吸、循环衰竭,还可以出现热痉挛,导致低血钠、低血氯、低血钙及维生素缺乏。
中暑了怎么办?
发生先兆、轻微中暑患者,应迅速脱离高温、高湿、日晒环境,至阴凉处、通风处静卧,避免高强度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有条件的要将病人置于空调环境,争取去掉衣物以助散热。
神志清楚者及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如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轻者经以上处理即可恢复;医院诊治,除了监测重要的生命体征外,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降低核心体温是中暑治疗的核心。
重度中暑者要迅速降低核心体温(测量肛温或耳温),争取在半小时左右将核心温度降至39度以下,同时注意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及各脏器功能状况,早期发现并处置并发症,及时就医。
降温措施多主张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将身体(头部除外)浸于4℃水中降温,但这种冷水会让神志清楚者会感到非常不适,也要避免将低温降得过低;或者去除衣物,身上洒上温水,用风扇吹风加强蒸发降温。
注意:因为导致体温升高的机制不同,中暑的高热并不等同于炎症的“发热”,因此不建议使用常用的解热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另外,也不建议酒精擦浴。
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
1
做好防晒的准备工作。
夏天尽量不要在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如果一定要出门,记得要准备好太阳伞、太阳帽等防晒用具,最好还要涂抹PH值较高的防晒霜,带上充足的水。准备好一些防中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仁丹、风油精等。
2
体弱者尽量减少外出。
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婴幼儿体质虚弱,是中暑的高发人群。所以这些人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更不能长时间在高温的环境或者烈日下活动和行走,当感到热时不要依靠冷饮来降温,而要借助自然风或电风扇、空调来降温。
3
坚持做耐热锻炼。
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上班一族感到热时,就可以享受到空调带来的凉爽,其实这类人群存在着很大的中暑隐患,如果离开空调房间,在室外呆的时间过长或者出现停电时,就极有可能出现中暑。坚持做耐热锻炼很有必要,每天挤出一点儿时间到室外活动,主动去适应自然气温的变化;在办公室里工作时要多喝水,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4
经常喝水。
我们不要等口渴了才想起喝水,每天要喝2升左右的水。当我们出汗较多时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淡盐水,补充人体失去的盐分。少喝冰冻饮料。
5
多吃水果和蔬菜。
夏天的时令蔬菜、水果非常多,都可以用来解渴和补充水分,多吃一些,还可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要。
来源:吕老师的营养课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