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刘奕伶,女,四川绵阳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硕士,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生,研究兴趣为民间文化、民间医疗等。本文以“不稳定性”为理论视角,通过在打工者聚居村进行的田野调查,来考察当下打工者群体的日常医疗实践,发现打工者群体的日常医疗实践以地下诊所为主要医疗资源,并有着避免就医或追求时效性的特点。
不稳定的身体——一个京郊打工者聚居村的医疗实践
刘奕伶
原文发表于《民间文化论坛》
年第4期
摘要:以“不稳定性”为理论视角,通过在打工者聚居村进行的田野调查,来考察当下打工者群体的日常医疗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打工者群体的日常医疗实践以地下诊所为主要医疗资源,并有着避免就医或追求时效性的特点。这也反映出打工者群体独特的时间感:只着眼于短期的规划,或者以一种跳跃的、不规律的方式反思过去和想象将来。这种时间感体现出打工者群体难以预期一个生活有保障的未来,是不稳定性的体现,与零散的工作时间、不稳定的收入、更加物化的作为生产资料的身体等不稳定无产者的劳动制度特征密切相关。
关键词:不稳定性;身体;打工者;医疗
引论
近年来,“不稳定性”(precarity)是人类学民族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