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注意事项,你了解吗
产褥期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要的一段时间,一般为6周。
产褥期是全身多系统包括体形、腹壁等逐渐复原的时期。整个产褥期是在家里度过的,因此家庭护理对乳母身体的恢复、母乳喂养、婴儿的发育至关重要。
1.生命体征
(1)体温:产妇体温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产后24小时内体温稍升高,一般不超过38℃。产后3~4日出现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乳房胀大,伴有37.8~39℃发热,称为泌乳热,一般持续4~16小时后降至正常,不属于病态,但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尤其是感染引起的发热。
(2)脉搏:在正常范围内,一般略慢,每分钟在60~70次。(3)呼吸:产后呼吸深而慢,一般每分钟14~16次。(4)血压:产褥期血压平稳,在正常水平。
2.子宫复旧
胎盘娩出后子宫圆而硬,宫底在脐下一指,产后第1日略上升至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至产后第10日降入骨盆腔内。剖宫产产妇子宫复旧所需时间略长。
子宫复旧可伴有因宫缩而引起的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产后宫缩痛。经产妇宫缩痛较初产妇明显,哺乳者较不哺乳者明显。宫缩痛常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不需特殊用药。
3.恶露
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的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为~ml。
4.褥汗
产后1周内,产妇体内潴留的液体通过皮肤排泄,在睡眠时明显,醒来满头大汗,习称“褥汗”,不属于病态。
处理原则:产褥期母体变化很大,属于生理范畴,如果处理不当可转变为病理状态。处理原则为科学护理产妇,为产妇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舒适,促进产后生理功能恢复,预防产后出血、感染、中暑、抑郁等并发症发生,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1.卧室环境应安静,空气流通。
2.早期下床活动,做产褥期保健操,一个月后即可进行室外锻炼,如练腹肌、腿部伸屈及抬臀运动。
3.注意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并供给充足的水分。
4.饭前、便后及哺乳前后要洗手,哺乳前清洁乳头。
5.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开水清洗外阴1-2次,产后两周内禁止盆浴,可选择淋浴。
6.产后6周内禁止性生活,有合并症者应再推迟。防止重体力劳动及下蹲时间过长,以免子宫脱垂。
7.产后42日做产后检查,并落实避孕措施。
记得点击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