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白癜风 http://www.tlmymy.com/随着炎热天气的到来,中暑情况时常发生。中暑后,如不及时且正确处理,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甚至死亡。那么,日常生活中,针对中暑,人们认识上存在哪些误区呢?
一、中暑常见症状
●感觉很热,但不流汗。排汗是一个人体散热的好方法,若排汗出现异常,可能就说明已经中暑或即将中暑。
●皮肤干燥、发红、发热。中暑时,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体内热量难以散发,就会在皮肤上有这些表现。
●出现出头晕、恶心、心跳加速、失去方向感、昏昏沉沉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
二、关于中暑,人们认识上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中暑了就是缺水了,应大量喝水
错误。中暑时会有大量的脱水、出汗,而在汗液中除了水还有钠、钾等电解质,因此,如大量出汗后,如只是单纯大量饮水,不仅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还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使中暑者加重恶心、呕吐的症状。因此,中暑后不仅喝水需要适量,同时,在补充水分的同时,也应该补充电解质,如喝淡盐水或者喝含有电解质的饮料。
误区二、中暑后可通过多食用生冷瓜果来解暑
错误。中暑后人的脾胃虚弱,食用生冷瓜果会损伤阳气,使脾胃出现痉挛或血流不畅,致使寒湿内滞,引起腹痛、腹泻等。
误区三、在室内不会发生中暑
错误。人不是只有在阳光下暴晒才会中暑,有时在室内也会中暑。尤其是体质虚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研究显示,当环境温度达到32℃以上,空气湿度40%以上时,人就容易中暑。因此,如长时间待在温度较高且不通风的室内也会使人中暑。
误区四、藿香正气水是解暑特效药
错误。中暑是因为暑热内侵,治疗应当以清热泻火、养阴解暑为主。而藿香正气类制剂具有辛温解表、散寒、除湿的功效,属于温热药,根本不适合治疗中暑。另外,藿香正气水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加入了不少防腐剂和酒精等辅料,个别人可能会对这些物质过敏,使用的时候尤其要谨慎。
误区五、炎热天气,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就是中暑了
错误。炎热天气确实是中暑的高发季节,但是,也容易与一些疾病混淆,如中风、低钾血症、急性心梗、甲亢等。如出现不适症状,不可一概而论为中暑,应正确识别,及时就医。
误区六、可通过口服风油精来防中暑
错误。虽然风油精的说明书上写着“口服,一次服6滴”,但是风油精属于外用药,含有一定的*性,且对口腔、皮肤黏膜等部位刺激很大,因此,将它作为内服药是不可取的。
误区七、中暑发热,可口服退烧药降温
错误。中暑者在大量出汗后,容易出现体温调节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如自行服用退热药会进一步造成多汗,加剧水电解质丢失,从而加重病情。中暑发热可采用物理降温手段,如采用冷敷头、颈、腋下,湿凉毛巾擦身等方法。
误区八、中暑急救,采用掐人中方式
错误。中暑主要是人体散热出现了问题,掐人中无法解决散热问题,反而会引起呼吸不畅甚至死亡。
误区九、中暑后应立即进入空调房降温
错误。中暑后,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但是,不可迅速到温度过低的环境中,因为,中暑后身体抵抗力较低,如温差过大容易引起感冒,甚至肺部感染,中暑后应让体温逐渐下降。
误区十、中暑后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
错误。严禁用酒精擦拭身体,如大量使用酒精,可能会使酒精通过皮肤吸收到体内,造成中*现象。尤其对孩子更不能用此类方法。
日常生活中,应正确识别中暑症状,避免以上误区。如一旦发生中暑,轻者可立即离开高温现场,稍作休息,喝些淡盐水、茶叶水等饮料。医院治疗。医院较远,应就地采用物理降温法,辅之于一定的药物进行抢救。
作者:
医院国际医疗部
柳梦主管护师
审核:
张孟喜副主任护师
特别声明
本平台是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