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盛夏来了,孩子安全6大注意事项转给家长 [复制链接]

1#

字数: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夏天是个适合出游的季节。孩子们喜欢在户外游玩,享受夏日的喜悦。然而,很多孩子会因为防护不当,出现各种安全问题,甚至会引发意外。

夏天如何给孩子做好安全防护?一起来看↓↓↓

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游泳,既能消暑解热,也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很多家长会选择夏季带着孩子学习游泳技能。

小贴士

1.家长要带孩子到正规的、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游泳场所游泳,不能带孩子到野外的河流、水库、海边等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水域游泳。

2.要求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3.孩子家长或看护人应该做到——

①绝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或待在开放的水源边;

②儿童一定要由成人监护,不能将5岁以下的儿童交给未成年人看护;

③在儿童乘船、嬉水、学习游泳时,家长应为儿童准备并使用合格的漂浮设备,如救生衣等;

④带儿童在设有专职救生员的公共游泳场所游泳,救生员可提供救援和复苏急救,也可减少游泳儿童发生溺水的危险行为。

4.儿童单独外出时,家长或看护人要做到“四知”,即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

夏季气温高,排汗多,出行容易发生中暑。

小贴士

1.家长要给孩子穿浅色衣服:夏季外出旅游时应穿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因为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吸热慢、散热快、穿着凉爽、不易中暑。

2.出门要做好防晒工作,比如戴帽、打伞等。帽、伞对阳光有一定的遮挡作用,能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3.夏季外出旅游时,出发时间应该早些,中午避免高温尽可能休息,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再进行户外活动。

4.避免高温时运动,做好防晒工作,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适当喝些盐水或运动型饮料。

5.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易于细菌生长繁殖,是霍乱、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腹泻高发季节。为了预防和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的良好习惯。

小贴士

1.饭前、便后要洗手,尤其是在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水、洗手液等清洁剂认真彻底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

2.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水果、蔬菜和其他食品。

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冰箱内短期存放食品,食用前要蒸煮热透;水产品烹饪时间要充足,不可生食。

4.尽可能不要在路边摊或卫生条件差的餐馆进餐,在外尽量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5.一旦出现腹泻、呕吐,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身边有腹泻患者或家人腹泻时要注意饮食隔离,做好餐具的消*。


  对于孩子来说,乘车安全尤为重要。

小贴士

1.不要让幼儿自己坐在宽大的座位上,应使用儿童汽车安全椅,并确定系好安全带。

2.不少孩子喜欢探头向窗外张望,这样非常容易被旁边的车辆剐伤,家长需要保持警惕,及时制止这种危险行为。

3.有许多粗心的家长把孩子留在或遗忘在车内,由于车内温度快速升高、车辆空间狭小且密闭,孩子极有可能因热射病或窒息导致死亡。千万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或遗忘在车内。

夏季是过敏高发期,很多人会出现过敏症状。儿童体质较弱,抗原性较差,最容易因蚊虫叮咬过敏。

小贴士

1.在皮肤或衣服表面使用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驱避剂,可防止蚊虫叮咬。

2.睡眠时使用蚊帐、蚊香等防护用品。

3.晨间及*昏户外出行时穿着长袖及长裤。

4.如果因蚊虫叮咬引起过敏,可服用一些抗组胺类药物,涂一些含炉甘石成分的洗剂或乳液。尽量不要用风油精、花露水,这些产品只能暂时止痒,并不能根治。


  虽然暴雨洪流不能预防,但是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应急知识,可以应对突发情况。

如果遇见下大雨的天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御:

小贴士


  1.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河道,以防堵塞。


  2.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3.尽量避免在积水中行走,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洪水爆发后如何自救?

小贴士


  1.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避免渡河。


  2.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特别推荐:

我省年高招各批次录取时间征集志愿时间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总览

程风:用青春力量擎起乡村教育旗帜

一图了解江西省学生资助*策(年)

年度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攻略

来源:教育部*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