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劳动者在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受到厂房建筑、通风设备、工艺过程和热源情况等影响,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气湿或热辐射等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就可能成为高温作业。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温作业中的产生的危害。今天让小编带您来了解一下“高温作业与预防职业性中暑”这个话题吧。
高温作业分类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铸造、锻造、热处理、炉窑车间、锅炉间等,这些工作场所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属干热环境。2.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造纸、潮湿的深矿井作业等,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工艺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
3.夏季露天作业:如夏季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主要受太阳直接照射和加热地面和周围物体形成的二次附加热作用影响。
高温对健康有哪些影响?高温可导致急性热致疾病(如刺热、痱子和中暑)和慢性热致疾病(慢性热衰竭、高血压、心肌损害、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热带性嗜睡、肾结石、缺水性热衰竭等)。什么是职业性中暑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职业性中暑有何临床表现,出现中暑后该如何处理?中暑先兆: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处理原则: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处理原则: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处理原则: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
中暑患者经及时处理,一般可很快恢复,不必调离原作业。
工作场所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高温危害?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是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如钢水连铸、轧钢、铸造、搪瓷等的生产自动化,可使工人远离热源,同时减轻劳动强度。
热源的布置还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②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③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④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⑤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板),使热空气沿着隔墙上升,经过天窗排出,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⑥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放在下风侧。2.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以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其中水的比热大,能有效吸收辐射热。
3.通风降温:通过门窗、缝隙进行自然通风换气有一定效果,但高温车间仅仅靠这种方式往往不能满足降温需求,此时可采用机械通风来达到降温目的。
4.温湿度调节系统:采用空调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工作场所的温度,对于存在开放式水缸、蒸汽阀门等热源,可采用抽湿系统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温度。
保健措施
1.高温作业工人应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饮料的含盐量以0.15%~0.2%为宜。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在高温环境劳动时,能量消耗增加,故还应适当补充膳食总热量和维生素等。
2.高温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防止辐射热,可用白帆布或铝箔制的工作服。特殊高温作业工人,如炉衬热修、清理钢包等工种,为防止强烈热辐射的作用,须佩戴隔热面罩和穿着隔热、阻燃、通风的防热服,如喷涂金属(铜、银)的隔热面罩、铝膜隔热服等。3.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凡有未控制的高血压、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未控制的糖尿病、全身瘢痕面积≥20%以上以及癫痫疾病者属于高温作业禁忌证,不宜从事高温作业。此外,不得安排在孕期的女职工从事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的作业。管理措施
根据地区气候特点,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休息室或休息凉棚应尽可能设置在远离热源处,必须有足够的降温设施和饮料。大型厂矿可专门设立具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人休息公寓,保证高温作业工人在夏季有充分的睡眼与休息。夏季露天工作岗位以及作业场所温度不能控制在33℃以下的岗位,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供稿科室:质控科
图文编辑: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