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业治疗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小儿之病,唯热居多”(《寿世保元·卷八锉热证》),发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父母最担忧的一个问题。几乎每个孩子经历过发热,这一点家长深有体会。平时在儿科门诊,碰到孩子发烧,家长都很紧张,都会问很多问题。笔者现将平时家长问的最多的,也是家长最想知道的问题罗列出来,逐一解答,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平时多掌握多一分知识,遇到孩子发烧时就可以少一分忧虑与恐慌。
问题1:儿童的体温多少度才算发热?多少度算高烧?
解答:目前临床将儿童体温(腋温)37.5≥℃定义为发热。正常体温一般为36~37℃,如只是个别一次体温达37.4℃,全身情况良好,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又无自觉症状,不属病态,家长不必担心。根据体温高低,中国儿科权威专著、最新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将发热分为四个等级:
①37.5~38℃为低热,
②38.1~38.9℃为中度发热,
③39~40.9℃为高热,
④≥41℃为超高热。
问题2:孩子体温达到多少度就建议使用退烧药?
解答:目前在国内一般建议当孩子的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采用退热药物进行退热处理。38.5℃也仅仅是个参考值,并不是绝对的,国外有的指南建议孩子一般情况良好时39℃以上才使用退烧药。但是,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的孩子,当体温≥38.0℃时,医生就建议使用退热药退热处理。
问题3:儿童推荐使用安全有效的退烧药有哪些?使用剂量为多少?
解答: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儿童发热推荐的安全、有效的退烧药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有:泰诺林、百服宁、万彤喜、必理通)、布洛芬(商品名有:美林、托恩)。
①对乙酰氨基酚:其使用剂量为10~15mg/kg/次,两次给药时间的间隔不能小于4小时,按照药理学,24小时之内不能超过5次,但是药物包装盒及说明书上往往只写不超过4次。
②布洛芬:其使用剂量为5~10mg/kg/次,两次给药时间的间隔不能小于6小时,24小时之内不能超过4次。
无论是对乙酰氨基酚还是布洛芬,最理想的用法用量是根据孩子的实际体重来计算,而不是根据年龄“一刀切”,因为虽然年龄一样,但每个孩子体重有的差异是很大的,例如,一周岁的孩子,有的只有十六七斤,有的已经重达二十三四斤,试想一下,这样体重差异大的孩子,按照药品说明书用剂量一样的,效果肯定是差异很大的。所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体重用药最合理。
其实药品说明书中推荐的剂量会比较保守,每次使用量均偏小,对乙酰氨基酚可以给到的每次最大剂量为15毫克/千克,布洛芬则是10毫克/千克,只有达到或接近最大量,才能达到最好的退热效果。可能家长担心药物副作用问题,其实,家长大可放心,这两种退烧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推荐的用药,安全性都是比较高的,在超出最大治疗剂量10倍以上才有*性。根据最新版《儿科急诊医学(第4版)》(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赵祥文教授主编),对乙酰氨基酚儿童中*剂量为mg/kg,布洛芬儿童中*剂量为mg/kg,该书中还明确讲到布洛芬“儿童剂量小于mg/kg则无*性反应”。因此,这两种退烧药中*量与有效量之间的范围很大,如果吃少了,退烧效果反而不好。
问题4: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两个退烧药哪个好?
解答: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在一般的情况下,两种药物并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选择要有所倾向,例如,发热伴随腹泻、呕吐症状时,一般建议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布洛芬有胃肠道刺激症状,而且出汗较为迅速,容易加重脱水的风险,但在对乙酰氨基酚使用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换成布洛芬。
问题5:有蚕豆病的孩子发烧了,能用哪种退烧药?
解答:有蚕豆病的孩子建议使用布洛芬,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系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为非那西丁的代谢产物,乙酰苯胺是氧化剂,故G-6-PD缺乏症(我们习惯称之为“蚕豆病”)患者慎用。
问题6:孩子发烧,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能同时使用或者交替使用,可以吗?
解答: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不能同时使用!如果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孩子体温过低,也会加重孩子肝肾负荷,有导致肝肾损害的风险。
这两种退烧药可以交替使用,但不推荐。遇到某些容易引起高热的疾病,如流感或者幼儿急疹时,家长在使用一种退热药物效果不好的时候往往就首先想到了交替使用。在实际疾病中,真正需要交替使用退热药物的情况并不多,通常建议首选对乙酰氨基酚,若使用了最大剂量后4小时以内仍不能有效退热的话,可以换成布洛芬,而不是交替使用。如果布洛芬给足剂量之后6小时以内仍然不能有效控制症状,万不得已才会考虑偶尔交替使用一次,不能一遇到有发烧,就交替使用不同成分的退烧药。即便使用,也建议两种药物之间至少要间隔2小时以上。
问题7:听说瑞芝清(尼美舒利颗粒)退热效果好,能给小宝宝吃瑞芝清退烧吗?
解答:不能!尼美舒利的确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近年来,国外已陆续报道了多起与应用尼美舒利有关的重度肝损害的病例报告。所以年5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布通知,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并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
问题8:退烧药开封多久就不建议再使用了?
解答:退烧药开封后在1个月内使用效果最佳。因此,退烧药开封1个月后就不建议再使用了,所以笔者建议,家长每种药物开封后最好在药物的盒子上用记号笔标上开封时间。
问题9:发热是一种病吗?
解答:发热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发烧通常是身体对病*或细菌感染时的一种积极的、正常的反应,同时,发热也是一种“警报”,提示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需及时就医。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还未接触过的细菌病*都容易造成感染,因此孩子得发烧的机会比成人多。
问题10:听说发热并非完全是坏事,也有好的一面,是真的吗?
解答:是真的。发烧通常是人体受到病菌入侵后一种正常的保护性反应。适度升高的体温可以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形成抗体、增强白细胞内酶活力和肝脏的解*作用,从而抑制细菌、病*等病原微生物的增殖,降低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损害。发热是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表现,孩子的免疫系统在和病菌接触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发烧是一种好事,是促进孩子免疫系统走向成熟的一个推动力。
但是由于宝宝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过高的体温(一般认为>39.0℃)可刺激大脑皮层,导致大脑皮层不稳定,引起异常放电,可出现烦躁不安、头痛、个别可能出现抽筋(惊厥)、谵语等。发热使氧消耗增加,对本已缺氧者可加重组织缺氧;发热时心搏出量增加,可使心脏病或贫血患者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等。
问题11:高烧的孩子吃完退烧药不久就吐了,能不能补喂一次?
解答:能不能补喂这与服药后多久才呕吐有关。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如果是在喂退烧药后15分钟内将药吐出的,需要补喂一次,剂量与原来一样;②如果是在喂完退烧药后超过15分钟吐的,考虑可能药物有部分吸收了,可以先观察1小时,看看体温是否下降,再决定是否补喂,如果仍是高烧,可考虑补喂一次,剂量是原剂量的一半;③如果是在喂完退烧药后超过1小时才吐的,就不要再补喂退烧药了,因为药物在1小时内大部分被人体吸收了。
问题12:发烧的孩子睡着了,要不要叫醒吃退烧药?
解答:一般不需要。退热的目的是让孩子舒服,而孩子能安然睡着了肯定是不难受的表现。所以,如果宝宝睡得比较安稳,没有表现出很难受的情况,就不需要叫醒他。若宝宝睡着后高热且有明显不适又不方便喂药时,可以选择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或布洛芬栓剂塞肛。应用退热栓时,不可以同时口服退热药。
但如果是3个月内的小宝宝,或者出现40℃以上,或者既往有热性惊厥的孩子体温39℃以上,或者有心脏疾病、代谢性疾病、肺部疾病的,或者孩子出现意识混乱等比较严重的情况,不管孩子是否睡着,都要退烧处理,医院就诊。
问题13:是不是高烧的孩子病情一定比低烧的病情重?
解答:不一定。病情重轻与体温的高低不是成正比的。例如,得了幼儿急疹的宝宝,体温可能达39℃以上,甚至大于40℃,但一般3天后便会热退疹出,恢复正常了,可以说是“虚张声势”。但是,得了结核病、一些血液病等可能只是低热,可能对孩子危害更大;另外,部分免疫力低下的宝宝、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宝宝,即使患了严重的脓*血症,也可能只是低烧,甚至是不发烧。因此,高烧的孩子病情不一定比低烧的孩子病情重,家长不能以体温的高低来衡量病情的轻重。
问题14:孩子吃了退热药后,体温不降反升,或者热退后又反复。这是怎么回事?
解答:的确很多宝爸宝妈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吃完退热药后,大多数孩子的体温会在30~60分钟内明显下隆。但是,不是孩子每次吃退热药,体温都可以降至正常,这与孩子体温是否在上升期、导致发热的病因是否解决等等都大有关系。①若孩子的体温正处于上升期,即使使用退热药,体温仍可能在短时间内不降反升。②还有一种情况是补水不够。如果孩子体内水分不够,会直接影响退热的效果。如果再不注意补充水分的话,体内的水分减少,无法将热量带出体外,退烧效果自然不好。可见,退烧效果好不好,和水分补充得是否充足很有关系,水分补充得越充足,热量蒸发的机会就越多,退烧效果越好。因此,在孩子发烧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给他补充水分,多让他喝温水,而且最好是少量多次地喝。
问题15:孩子发烧时应该多穿衣服、盖被子,还是应该少穿衣服?
解答: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分以下两种情况来处理:①当孩子说自己冷或有打寒颤、发抖时,应该多穿衣服或加盖被子;②但孩子说自己热,或已经开始冒汗时,就应该减少衣服,让孩子散散热了。
问题16:孩子发烧反复,能不能使用抗生素对付发热?
解答:只有明确存在细菌感染才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引起发烧的病原菌很多,例如:如果是病*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就完全无效,所以不能滥用抗生素。无论是用抗生素还是其他药物治疗,目的都是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而不是发热本身。
问题17:发烧会烧坏脑子吗?
解答:脑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如果这些蛋白质被破坏或变性,脑细胞就死亡而失去功能了。家长们结合煮蛋或煎蛋的经验,就可以发现到蛋白原本是透明滑动的,当温度升高时,就渐渐凝固变白。因此,体温高到某一个程度以上,的确可以使脑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而失去功能。目前医学研究认为体温要达41~42℃甚至更高,持续一段时间以上,才会破坏脑细胞蛋白质结构而造成脑细胞损害或死亡,临床上只有极其少数特别的情况才会如此,如中暑、恶性高热、先天汗腺缺乏等。
一般疾病引起的发烧,最高温度很少会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极有可能是孩子患了脑炎、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或其他疾病。而且,脑炎或脑膜炎并非高烧所导致,而是感染了会攻击脑部的病*或细菌,所以极个别孩子高烧后出现智力损害、脑瘫等问题,是病菌侵害了脑组织,造成脑组织病变,而不是发烧引起的,与发烧无关,发热只是一种症状而已。
问题18:发烧会烧成肺炎吗?
解答:发烧不会把孩子烧成肺炎;恰恰相反,肺炎会引起孩子反复发烧。
问题19:能用盖厚被子强迫孩子出汗等捂汗的方式退烧吗?
解答:当发现孩子发热时,孩子往往已经处于高温持续期,此时需要孩子皮肤的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呼吸加快,促使身体散热,并开始大量出汗,这样就能使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促使体温下降。由于婴幼儿体温中枢调节温度能力有限,越小的孩子调节能力越差,再被厚厚的被子包裹,孩子的体温不但不能下降反而因为不能散热,造成体温升高,大量出汗还会导致孩子严重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
捂汗会导致温度过高,可能发生捂热综合征。捂热综合征意味着什么?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呼吸循环衰竭,严重时致死。所以,孩子发烧必须科学的处理,千万不能在孩子发烧的时候捂汗。
问题20:能用酒精擦浴帮孩子退烧吗?
解答:不能!酒精擦在身上时,会有凉凉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挥发带走了皮肤上的热量,进而达到短暂的降温效果。但是孩子发烧时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毛孔张开,对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有较高的吸收和透过能力,如果用酒精擦拭,致使酒精经皮肤大量吸收入血,儿童肝脏功能又发不健全,容易产生酒精中*。如果酒精浓度过高,会造成脑及脑膜充血水肿水,引起精神兴奋,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酒精中*症状,严重者因呼吸麻痹、重度缺氧而死。临床有不少给孩子用酒精擦浴降温,导致孩子急性酒精中*的病例。现在的教科书、指南都不提倡用酒精擦浴的方式给孩子退烧处理了。所以,用酒精擦浴进行退热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问题21:家长在家里应如何科学护理发烧的孩子?
解答:如果孩子发烧时,仍精神好、吃喝正常、玩耍自如、交流如前,说明孩子的病情并不严重。可以在家观察孩子,给孩子多喝水,因为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发汗、增加尿液排出,增快呼吸等完成,多喝温水可以增加排尿和皮肤蒸发水分的机会,这样可以通过增加散热来达到降温的目的。如果体温高于38.5℃,可以给孩子服用安全有效的退热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和或布洛芬。
问题22:孩子发烧了,胃口变差,是什么原因?
解答:发热会造成消化酶、胃酸、胆汁等的分泌减少,消化酶的活力也降低,胃肠蠕动减慢,孩子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甚至便秘、腹痛等症状,同时也由于发热加速了氧的消耗,促使血液加快流动,心跳加速,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因此孩子发烧了胃口变差是很正常的事情。
问题23:孩子发烧期间,应如何饮食?需注意什么?
解答:孩子发烧期间应进食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为好;流质食物有牛奶、米汤,以及各种新鲜果汁等。体温下降食欲好转了可改为半流质饮食,比如:米粥、连藕粉等。尽管只是进食米粥,也不能吃得太饱,《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中说:“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脾伤不能糜消于食,……身体苦热”,因为吃得太多太饱,增加胃肠道负荷,会导致腹胀、腹痛、呕吐,也会加剧发烧。
孩子发烧期间,需忌吃蛋类(包括:鸡蛋、鸭蛋、鹅蛋、鸟蛋等)、蛋糕、油炸糕点、肥腻羊牛肉、带油鸡汤、鲤鱼、猪排等。吃高蛋白、高脂肪物质会加重发烧,其原因主要与“食物热效应”有关。
问题24:发烧的孩子,出现什么医院就诊?
解答:(1)、如果是出生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只要出现发医院就诊。
(2)、如果是年龄3个月以上的孩子,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医院看急诊:
①小宝宝头顶部的前囟向外突起;
②发热超过三天;
③体温超过39度,持续不退热;
④孩子诉说有头痛、耳痛、颈痛等不适
⑤极度无力,甚至拒绝活动;
⑥唇周、指甲床发紫;
⑦精神状态不好,萎靡不振,或烦躁不安,或极度兴奋;
⑧有基础疾病的,如: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
⑨发烧时伴有其它表现,如:持续腹泻和(或)呕吐、或呼吸困难、或气喘等表现之一。
●柯旭儿科医生挂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