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热上午三小时,徐州热晕六人送你防 [复制链接]

1#

明晃晃的太阳光,热辣辣的风,这两天徐州高温难耐,“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的。中暑患者明显增多,仅24日上午8时至11时,市就接警6例中暑病例,医院每天都收治5、6名因中暑而头痛头晕的病人。

出门个快餐就热晕了


  20多岁的小葛(化名),躺在开着空调的屋里一觉睡到10点多,醒来后饿得难受,想着小区门口有几家快餐店,小葛决定干脆自己买回来吃。
  

一出楼单元门,小葛就感觉像是进了蒸笼,憋闷得难受,汗珠直掉。强忍着走到快餐店买了份饭,就匆匆往家赶。上楼的时候,觉得头晕晕的,小葛以为是饿的。然而到家吃了饭,难受劲儿并没过去,反而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无奈下,他拨打了,医院。经检查,小葛中暑了。


  市急救医生介绍说,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各系统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就会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中暑表现多样


  何种表象为中暑?据市急救医生介绍,像是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大量出汗、脸色苍白、红疹、发热、皮肤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都可由高温引发,再严重点,会出现抽搐、昏厥、意识障碍等。


  据市统计,24日接警的中暑病例最多,一天接到9名患者,还有一些头痛、头晕、胸闷的患者并未计算其中,实际中暑人数可能更多。此外,根据统计,中暑多发生在上午。


  如果仅仅是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等,市民不必太过紧张,这种轻微中暑可自己处理。比如,立即撤离高温环境,在阴凉处安静休息,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或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应该问题不大。要警惕的是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这三种类型的重症中暑。


  热痉挛通常发生在剧烈活动之后,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抽搐;热衰竭是通常更多发生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身上,会有肌肉痉挛、极度虚弱或疲倦以及片刻昏厥。最严重的是热射病,一般在10~15分钟内,体温可达到40摄氏度以上。如果不接受紧急救护,热射病可导致死亡或残疾。


  昨日中午12点半左右,市三院接诊了一名热痉挛患者。该患者为48岁男子,家住下淀,是铝厂的一位车间工人。工作中突感不适,提前回家休息,可还没到家就晕倒路边。体温高达42℃。目前病人仍未脱离危险。

老年人为中暑高发人群


  医院、市一院、市三院、中医院等急诊科的不完全估计,老年患者占到中暑者的80%以上。


  市一院急诊科主任张良说,高温环境下,很多因素可以影响体温的自我调节。老年人多身体虚弱,又或者有基础疾病,高温耐受力较差,身体代谢慢,所以容易发生各种高温不适症。


  此外,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及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皮肤损害、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皮肤损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和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神经药物而影响汗腺分泌等也为中暑的发病因素。

降温补水少出门防暑7字诀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高忠说,日常至少保证7个字:降温、补水、少出门。


  远离高温环境是防止中暑的首要原则。如果是非上班人群,高温天尽量不要出门。上班族的话,出门做好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外出,尤其要提醒的是,不要将婴幼儿、儿童、或宠物留在停好的车里。


  大量出汗会导致人体缺水,从而发生虚脱。所以,防暑还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补水,有事没事多喝水,至少每小时喝~ml,如果不爱喝白开水,绿豆汤、运动型饮料也是不错的选择。

空调吹多也会导致“中暑”

你知道吗,中暑还有“阳暑”和“阴暑”之分。


  医院中医专家闫兆说,“阳暑”就是通常讲的中暑;但当代人大多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里,喜食生冷瓜果,反易损伤阳气,也会出现恶寒,四肢困倦,大便溏泻而不爽等症状,此为“阴暑”。所以,夏季养生还需注意养阴,益气,清暑,化湿。


  她介绍,防止“阴暑”的话,饮食调养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如赤小豆、绿豆、冬瓜、丝瓜、*瓜、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少食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油煎熏烤之物。有“阴暑”症状时,可服用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清暑益气汤,六一散等。


  此外,为了对付炎炎夏季,她还推荐两款药膳,一是荷叶茯苓粥,一是五味枸杞饮。


  荷叶茯苓粥: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克,白糖适量。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五味枸杞饮:五味子5克,枸杞子10克,白糖适量。五味子和枸杞子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再入白糖,搅匀即可饮入。

高温天,

能不出门就别出门了!

防暑降温一定要做好!

来源:综合彭城晚报、都市晨报

编辑:茉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