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面试真题幼儿园老师保育员面试标 [复制链接]

1#

1.您如何做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管理工作,首先是“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这是管理工作的基石和成功的法宝。“管理人者先自管”,作为班级工作的领头羊,班主任还要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以工作赢得老师们的尊重。每个班级都是由责任教师和保育员组成的群体。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他教师的工作态度。

第一,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要求班上老师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第二,肯定班级工作的任何成绩是全体老师的功劳而不是班主任个人的能力,发现老师的闪光点,大力扶持,不隐藏、不雪藏;

第三,坦诚相待,有问题互相交流,当面指出,不在背后说老师是非。

告诉我班老师“约法三章”也有三个好处:第一,可以让老师放心,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使班级工作更出色;第二,给老师们监督班主任工作的机会,并由此而做到上行下效;第三,最重要的是我自己以此为准绳,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其实也是一种服务,为老师的积极肯干、兢兢业业,为老师的无穷潜力、才华横溢,为老师的辛勤汗水、丰硕成果服务!只要班主任有为老师服务的思想,并附诸行动,班级工作才会卓有成效!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教师树立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意识,使班级工作取得成效,这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教育是一种服务,更是为学生和家长服务。良好的班级氛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愉快轻松的工作环境,督促我们要认真负责、脚踏实地地做好班级各项工作,使班级工作有成效。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生活到学习,从身体到心灵,从保育到教育,都要我们细致入微的照顾和关怀。

2.新学期开始实施融合教育,你如何设计特殊幼儿的教学活动,如何教学?

树立对特殊幼儿正确的教养态度。目前在特殊幼儿教育中,存在两种极端的教养态度:放弃不管与过分保护。放弃不管显而易见是错误的,而过分保护的态度目前在社会上还会得到一些人的赞同。如有的老师认为,孩子已经够可怜的了,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吧,不愿因为要他们学习什么而难为他们。这种态度,表面上是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保护,但实际上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包办代替,处处依赖,使孩子失去了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大脑很少受到外界刺激,变得更加迟钝,他们对社会、对他人的依赖性增强。放松要求,一味迁就,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使本来就低的学习效率更低,最终导致什么也学不会。目前在对特殊幼儿的教育中提倡“带刺的爱”。一切为了孩子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作老师的应把深深的爱融化到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之中。不因为他们进步缓慢而气馁,也不因为他们要吃苦而迁就他们。经过对孩子实际情况仔细分析后所制定的教育、训练目标不要轻易否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

对特殊幼儿要因材施教。特殊幼儿落后的病因,据目前研究表明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中枢神经系统的早期损害。尽管这一类型的儿童心理上有缺陷,但是他们的神经系统受损病程较短,大脑功能仍在逐渐康复。因此对于这类儿童应该抓紧时间培养、训练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②先天愚型的儿童。这一类型儿童,尽管记忆力很差、智力低下、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但由于性格温和顺从,故较容易被动的接受家长和教师的教育。

③脑炎后遗症儿童。其特点是反应迟钝,易受暗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差,学习成绩也很差。如果在教师周密设计的教育计划培训下,这些孩子还是能够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并学会适当地管理自己;相反,不加强管理与教育,他们也可能养成游手好闲的坏习气。

综上所述,在教育特殊幼儿方面,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真地分析每个儿童性格上、心理上的缺陷,正确地掌握分寸,因材施教,鼓励他们发扬优点,纠正不足之处。千万不要千篇一律地教条式施教,也不要从孩子智力高低、学习能力强弱,成绩优劣去区别对待特殊儿童,否则会导致教育的失误。

对待这类儿童要抱有正确的态度。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由于偏爱,明知孩子智力偏差,却任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另一种是对幼儿使用“傻子”、“白痴”之类的侮辱性称呼。这样做不仅会加大他们的智力障碍,而且还会促使他们与他人的交往。因此,教室对于这类儿童既不要过分怜悯,也不要歧视、厌弃。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根据特殊幼儿智力障碍的程度不同,可以把他们分班实施个别教育。

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残疾人受法律保护,特殊幼儿应得到社会特殊的关怀。应力求提供丰富的玩具、书刊、日常生活用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这类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特殊儿童感性知识贫乏,因此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多听多看、多动手、多参加活动,外出参观、游园和做游戏、举行各种比赛是不可少的,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头脑。

对待弱智和智力中等的特殊儿童,应当加强对他们生活护理,并耐心地训练他们逐步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手把手地教他们进行自我服务性的劳动。从这方面进行训练,不仅是为了减轻家长和社会的负担,还有更重要的一面,就是通过手的操作,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

要加强语言训练。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而促进智力发展必须重视语言的培养和训练。语言训练要从纠正发音开始,争取让他们有清晰的发音,让人听得懂他们的言语;其次要扩大词汇量,结合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教给他们认识事物,叫出相应的名称;在正确发音、扩大词汇量的基础上,教他们说完整话,学会表达自己的要求、愿望,和他人进行交往。

同时,对于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和处世的能力,使他们将来能通过职业训练从事技术性较弱的工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于中度不足的特殊幼儿儿童,应培养他们生活自理和简单的社会交往能力,教他们服从命令,懂得礼貌,长大后能使用一般的工具做工。至于重度智力特殊儿童,因他们生活自理力极为有限,因此要派专人护理,也可以送到专门教养所或儿童福利院,以防意外。

3.试述您的幼儿教育理念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度超前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前,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深入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用《纲要》倡导的先进幼儿教育理念来引领教育实践,寻求观念和行为的最佳结合点,谋求观念和行为的同步转轨及二者的有机统一。

一、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贯彻《纲要》的首要前提

①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终身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奠基阶段。如果在幼儿期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就能为以后各阶段的发展产生一种良性循环作用。为此,幼儿园教育应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为幼儿提供终生受益的保育和教育,培养幼儿终生受益的基本素质,使其具有健康的体魄、聪慧的智力、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享有幸福美好的人生奠定基础。

②将家庭、社会、文化等因素与幼教密切结合起来的开放教育观念

幼儿存在于社会现实和家庭环境之中,并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发展自我。幼儿园教育打破以幼儿园为中心的封闭模式,面向生活与社会,构建开放教育的全新体系,广泛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拓展教育时空,使整个社会、家庭参与幼儿园教育,共同建构最理想幼儿教育的动力系统,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③在教育目的性与幼儿发展可能性之间谋求平衡的发展性教育观念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这一理念为这一理念提供了依据。他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设计不应仅仅符合幼儿现有的水平,而应符合其经过个人独自的努力能够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同时,从脑科学的发展来看,幼儿期更适合于从事富有创造性、形象性的记忆与学习。因此,尽管幼儿有很大的可塑性,能够学会的东西很多,但是我们却不能把能学的都兜进来,而是应当选择那些对这一时期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内容。

④促进教育与幼儿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合作教育观念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幼儿与教师是民主平等、互动合作、共同成长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幼儿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好的幼儿教育,应该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幼儿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协商解决问题,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促使幼儿教师主动学习、思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断得到自我完善、发展和才能展现。

⑤幼儿教育贴近儿童生活的生态教育观念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调动各种感官,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发展智力。而现实是幼儿经常被安置在一个需要端正静坐的环境里,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这些做法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规律,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应当予以摒弃。

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观念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建立以人文本、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观念提供为全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他指出,人有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幼儿园以人为本,就是把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全过程和归宿。要切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