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新63条第51套,职业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院治疗皮肤病 https://m-mip.39.net/man/mipso_6172010.html

留意:本文末尾有免费视频讲座!

有人反复留言,需要获取春节期间40学时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估大纲》的16个PPT-PDF、10个讲座视频,以及相关练习题和资料。给

QQ.COM发邮件吧!从3月17日开始,另外免费赠送整套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汇编,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害信息........!

有95%以上的同学要求继续出题,一是提高职业病防治知识水平,二是提高通过笔试几率。

据目前已经通过资质延续机构的朋友反映,职业病防治博士工作站前期组织的学习对提升通过率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讲座视频围观人次数突破10万了!

到年4月8日22:18的累计观看次数达到10万啦!

点击下划线可以直接访问相应讲座。

人数

内容

第一讲,职业健康检查

第二讲,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第三讲,职业接触限值

第四讲,工作场所化学物质检测

第五讲,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粉尘检测

第六讲,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基础

第七讲,职业病危评价第1部分

第八讲,职业病危害评价第2部分

第九讲,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

第十讲,职业病防治知识梳理

10

合计

1.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有哪些?ABCD

A、《职业病防治法》

B、《劳动法》

C、《安全生产法》

D、《矿山安全法》

2.劳动者如何获悉自己工作中存在哪些危害?ABCD

A、查询卫生部公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B、通过各种途径查询

C、向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咨询

D、从劳动合同中获悉

3.允许人员进入密闭舱室时可燃气体浓度要求低于爆炸下限的()C

A、0.5%

B、1%

C、5%

D、10%

4.允许在密闭舱室内进行热工作业时可燃气体浓度要求低于爆炸下限的()B

A、0.5%

B、1%

C、5%

D、10%

5.允许人员进入密闭舱室时二氧化碳最大允许浓度为()C

A、50ppm

B、ppm

C、0ppm

D、00ppm

6.硫化氢气体的中*临界值为()C

A、1ppm

B、5ppm

C、10ppm

D、15ppm

7.公司级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由()具体实施B

A、企划部

B、安监部

C、人事部

D、各车间、工区

8.车间级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由()具体实施B

A、车间领导

B、车间安全员

C、车间生产主管

D、车间班组长

9.企业职工因调整工作岗位或病、事、产假、公出、工伤等原因离开操作岗位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必须进行相应()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教育D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二、三级

10.对来厂进行一般性参观或学习的人员,必须由()负责进行一般安全、环保注意事项教育,并佩带规定劳保护具进入施工现场A

A、接待部门

B、安监部

C、行*部

D、办公室

11.涂装作业领班人员应负责每隔()小时安排喷涂作业人员轮换休息,防止中*A

A、1—2

B、2—3

C、3—4

D、4—5

12.在易燃易爆场所作业不能穿戴()A

A、尼龙工作服

B、棉布工作服

C、防静电服

D、耐高温鞋

13.为防止中暑应该少量多次饮水或饮点()为好C

A、矿泉水

B、纯净水

C、淡盐水

D、红牛饮料

呼吸器官防护类劳保护具不包括()B

A、滤式防*面具

B、纱布口罩

C、长管面具

D、滤*罐(盒)

14.高温季节期间,在密闭、狭小舱室作业时,要加强通风,采取有效的()措施A

A、防暑降温

B、专人监护

C、定期检查

D、应急救援

15.劳动者有哪些职业健康保护权力?ABCD

A、知情权

B、请求权

C、检举权

D、民主监督管理权

16.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ABCD

A、化学*物,如苯、铝粉尘,如滑石粉、煤尘

C、物理因素,如噪声、高温、放射

D、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

17.怀疑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时,怎么办?ABCD

A、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及确定工作中是否有潜在危害

B、将你的发现告诉上司或管理人员

C、咨询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留意观察同工种、同车间的同事的发病情况,向医生求助

18.护耳器有哪些?ABCD

A、棉花

B、棉花涂蜡

C、伞形耳塞

D、耳罩

19.选择防尘口罩的三大原则ABC

A、口罩的阻尘效率要合适。阻尘效率越高,进入肺部的呼吸性粉尘就越少,

B、口罩与人脸形状的密合程度。

C、佩戴舒适

D、形象好看

20.护眼用具有哪些?ABC

A、安全眼镜

B、安全眼罩

C、面罩

D、近视眼镜

21.作业环境噪声强度比较高或在特殊高噪声条件下,施工人员应该佩戴()C

A、安全帽

B、安全带

C、耳塞

D、绝缘手套

22.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降低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称为()A

A、距离防护

B、时间防护

C、屏蔽防护

D、隔离防护

23.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原则下,设法减少人员受照时间,称为()B

A、距离防护

B、时间防护

C、屏蔽防护

D、隔离防护

24.生产环境中存在有*物质时,施工人员应该佩戴()D

A、安全帽

B、安全带

C、耳塞

D、防*面具

25.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哪些?ABCD

A、不在有*有害环境下进食饮水,避免有*有害物质经过消化道进入人体

B、尽量不抽烟,少喝酒

C、不熬夜,按时作息,疲劳状态不仅容易诱发安全事故,而且容易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D、选择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做好保养

26.每年夏季来临前,各企业应对本企业的(A)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修,确保其完好性A

A、防暑降温

B、起重

C、电气

D、办公

27.清油作业连续作业时间不超过()个小时,作业人员应及时到舱室外通风换气和更换滤*罐的碳粒B

A、3

B、2

C、1.5

D、1

28.进入油舱、油柜前可饮用()预防中*D

A、白开水

B、茶

C、藿香正气水

D、鲜牛奶

29.佩带活性碳过滤口罩进行修补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如嗅到溶剂气味并有不适反应时,应立即离开作业现场并更换活性碳B

A、30分钟

B、45分钟

C、1小时

D、2小时

30.在舱室底部施气体保护焊时应采用抽风措施,抽风管应尽量安排在施焊者附近,并且距舱室底部()的位置A

A、mm-mm

B、mm-mm

C、mm-mm

D、mm-mm

31.处于二氧化碳保护焊施焊平面以下、空间狭小的舱室或空间,()人员进入施工A

A、禁止

B、允许

C、监护

D、限制

32.操作砂轮机、敲铲铁锈、高速或飞溅切削作业时人员应佩戴()B

A、防护罩

B、防护眼镜

C、手套

D、口罩

33.使用γ射线探伤作业时,应以γ源为圆心,()米为半径设置警戒区域C

A、10

B、20

C、30

D、40

34.关于个人劳护用品的穿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架子工搭架作业,必须穿戴全身式双钩安全带

B、在舱室内进行油漆喷涂作业,油漆工必须佩戴防*口罩

C、电焊工电焊作业时,必须使用电焊面罩防弧光伤害

D、冲砂工人作业时,必须穿戴送风式头盔防护

35.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B

A、烧伤

B、有*气体窒息

C、高温烘烤

D、被人践踏

36.如何理解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结论?ABCDE

A、目前未见异常:表示本次职业健康检查各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B、复查:表示检查时发现单项或多项异常,需要复查

C、疑似职业病:表示检查发现疑似职业病或可能患有职业病,需要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

D、职业禁忌证:表示检查发现有职业禁忌证,描述具体疾病名称

37.如果体内的铅含量过高,会引起什么情况?ABCD

A、头疼

B、疲劳

C、易怒

D、便秘

38.汞有哪些特殊理化特性?ABCD

A、是一种金属,常温下是液态,称为水银

B、能蒸发,在空气中形成汞蒸气

C、汞的表面张力大,溅落地面后会形成很多小汞珠

D、汞属于高*物品

39.我们在那些情况下接触汞?ABCD

A、灯管灌汞

B、汞整流

C、船舶除锈

D、油漆配料

40.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是什么?ABCD

A、无色

B、无味

C、无臭

D、无刺激性的气体

41.我们有哪些机会接触一氧化碳?ABCD

A、纺织烧毛

B、煤焦气化

C、手工电弧焊

D、木屑炭化

42.如何保护肺部?ABCD

A、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选择合适恰当的呼吸保护器

B、正确使用防护设施,例如要保持局部抽风系统正常运作,若有任何损毁或操作失常,应尽快向管理人员报告,以便安排维修。

C、督促用人单位定期开展工作场所空气有*有害检测

D、保持工作场所整齐清洁,以免积聚尘埃

43.如何保护眼睛?ABCD

A、注意工作环境的照明是否合适

B、作息时做眼部运动可舒缓因长时间工作所引起的眼睛不适和疲劳

C、设置有效防护设施,减少碎片和防止碎片飞溅

D、如有化学物溅入眼睛,立即就近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

44.尘肺的诊断结论有哪些()ABCD

A、无尘肺

B、一期尘肺(Ⅰ)

C、二级尘肺(Ⅱ)

D、三级尘肺(Ⅲ)

45.防暑降温措施有哪些?ABCD

A、疏散

B、严格执行高温作业卫生标准,合理安排作息

C、通风降温

D、隔离热源

46.如何保护听力?ABCD

A、正确使用各种防护设施,不要破坏或擅自移走防护设施

B、如需要维修,及时通知管理人员。

C、佩带用人单位提供的合适护耳器,减低噪声对听觉的影响

D、正确使用护耳器,并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已经损坏了的护耳器

47.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有哪些()ABCD

A、噪声聋

B、铬鼻病

C、牙酸蚀病

D、爆震聋

48.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有哪些()ABCD

A、中暑

B、减压病

C、高原病

D、航空病

49.粉尘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AC

A、吸入

B、渗入

C、食入

50.可经乳汁进入乳儿体内的*物有:ABCDEFGH

A.铅

B.苯

C.汞

D.二硫化碳

E.砷

F.多氯联苯

G.有机氯

H.三硝基甲苯

51.职业性致癌因素最常见的是化学性致癌物质,常见的有:铬、镍、砷、石棉、煤油、煤焦油、煤燃烧及其产物、苯、芳香胺、氯乙烯,以及各种电离辐射(X线、放射线)、紫外线等。√

52.职业肿瘤多见于呼吸系统(尤其是肺癌)。√

53.农民肺是因吸入含某些放线菌孢子的霉变枯草或其他霉变植物性粉尘而引起的过敏性肺炎,不同于一般尘肺病。√

54.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羊、牛、猪)共患性全身传染病,也可诊断为职业病。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发热、多汗,游走性关节疼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疼痛,神经痛等。治疗不及时彻底易转为慢性期。√

55.电离辐射能引起物质电离,包括X射线,γ射线、质子、α辐射、β、β+辐射,裂变碎片、中子等。√

56.放射性危害表现为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性效应。随机效应表现为致癌作用。√

57.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为主。√

58.电离辐射防护基本原则是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59.我国职业照射剂量限值5年平均值不超过20毫希/年,任一年不超过50毫希/年,公众照射年平均值不超过1毫希/年。√

50.外照射放射防护主要从时间、距离和屏蔽三个方面进行。即尽可能减少受照射的时间;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因为受照剂量与离开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采取屏蔽措施。√

51.内照射防护放射防护主要是控制放射性物质通过吸入和食入途径进入人体。主要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三个环节。√

第九次学习,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及时、便捷的原则。√

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范围内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区域内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本行*区域职业病防治工作实际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实现职业病诊断机构区域覆盖。√

各地要加强职业病诊断机构能力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配备相关的人员、设备和工作经费,以满足职业病诊断工作的需要。√

各地要加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进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系统,不断提高职业病诊断与鉴定信息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相关义务:

(一)及时安排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治;

(二)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资料;

(三)承担职业病诊断、鉴定的费用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

(四)报告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

(五)《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其他相关义务。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应当在开展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

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完整备案材料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备案的医疗卫生机构名单、地址、诊断项目(即《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的职业病类别和病种)等相关信息。√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具有相应的诊疗科目及与备案开展的诊断项目相适应的职业病诊断医师及相关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三)具有与备案开展的诊断项目相适应的场所和仪器、设备;

(四)具有健全的职业病诊断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备案时,应当提交以下证明其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条件的有关资料: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原件、副本及复印件;

(二)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等相关资料;

(三)相关的仪器设备清单;

(四)负责职业病信息报告人员名单;

(五)职业病诊断质量管理制度等相关资料。

职业病诊断机构对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当备案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当自信息发生变化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提交变更信息。√

设区的市没有医疗卫生机构备案开展职业病诊断的,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职业病诊断工作的需要,指定符合规定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诊断工作。√

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职责是:

(一)在备案的诊断项目范围内开展职业病诊断;

(二)及时向所在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职业病;

(三)按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要求报告职业病诊断工作情况;

(四)承担《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的其他职责。

职业病诊断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诊断权,并对其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结论负责。√

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建立和健全职业病诊断管理制度,加强职业病诊断医师等有关医疗卫生人员技术培训和*策、法律培训,并采取措施改善职业病诊断工作条件,提高职业病诊断服务质量和水平。√

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公开职业病诊断程序和诊断项目范围,方便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诊断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尊重、关心、爱护劳动者,保护劳动者的隐私。√

从事职业病诊断的医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取得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颁发的职业病诊断资格证书:

(一)具有医师执业证书;

(二)具有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熟悉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职业病诊断标准;

(四)从事职业病诊断、鉴定相关工作三年以上;

(五)按规定参加职业病诊断医师相应专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

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办法的规定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职业病诊断医师培训大纲,制定本行*区域职业病诊断医师培训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

职业病诊断医师应当依法在职业病诊断机构备案的诊断项目范围内从事职业病诊断工作,不得从事超出其职业病诊断资格范围的职业病诊断工作;职业病诊断医师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参加职业卫生、放射卫生、职业医学等领域的继续医学教育。√

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本行*区域内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职业病诊断机构质量控制评估。√

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诊断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依据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材料齐全的情况下,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在收齐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诊断结论。√

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职业病诊断需要以下资料:

(一)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括在岗时间、工种、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

(二)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四)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

劳动者依法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职业病诊断机构不得拒绝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要求,并告知劳动者职业病诊断的程序和所需材料。劳动者应当填写《职业病诊断就诊登记表》,并提供本人掌握的职业病诊断有关资料。√

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提供规定的职业病诊断资料,用人单位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的十日内如实提供。√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要资料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可以依法提请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督促用人单位提供。√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有异议,或者因劳动者的用人单位解散、破产,无用人单位提供上述资料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依法提请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进行调查。√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对存在异议的资料或者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作出判定。√

职业病诊断机构在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作出调查结论或者判定前应当中止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诊断机构需要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时,可以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也可以依法提请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现场调查。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现场调查。√

在确认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时,当事人对劳动关系、工种、工作岗位或者在岗时间有争议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经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督促,用人单位仍不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资料或者提供资料不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结合劳动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并参考劳动者自述或工友旁证资料、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提供的日常监督检查信息等,作出职业病诊断结论。对于作出无职业病诊断结论的病人,可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作出疾病的诊断,提出相关医学意见或者建议。√

职业病诊断机构可以根据诊断需要,聘请其他单位职业病诊断医师参加诊断。必要时,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专家提供咨询意见。√

职业病诊断机构作出职业病诊断结论后,应当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参与诊断的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签署。√

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对职业病诊断医师签署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进行审核,确认诊断的依据与结论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并在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上盖章。√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的书写应当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一式五份,劳动者一份,用人单位所在地县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一份,用人单位两份,诊断机构存档一份。√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于出具之日起十五日内由职业病诊断机构送达劳动者、用人单位及用人单位所在地县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

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建立职业病诊断档案并永久保存,档案应当包括:

(一)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二)职业病诊断记录;

(三)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相关部门、机构提交的有关资料;

(四)临床检查与实验室检验等资料。

职业病诊断机构拟不再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的,应当在拟停止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的十五个工作日之前告知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县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妥善处理职业病诊断档案。√

职业病诊断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在作出职业病诊断之日起十五日内通过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进行信息报告,并确保报告信息的完整、真实和准确。√

确诊为职业病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提出专业建议;告知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的职业健康权益。√

未承担职业病诊断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诊疗活动中发现劳动者的健康损害可能与其所从事的职业有关时,应及时告知劳动者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诊断的职业病诊断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申请鉴定。√

职业病诊断争议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组织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职业病鉴定实行两级鉴定制,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负责职业病诊断争议的首次鉴定。√

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诊断鉴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鉴定组织所在地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申请再鉴定,省级鉴定为最终鉴定。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可以指定办事机构,具体承担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组织和日常性工作。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的职责是:

(一)接受当事人申请;

(二)组织当事人或者接受当事人委托抽取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

(三)组织职业病诊断鉴定会议,负责会议记录、职业病诊断鉴定相关文书的收发及其他事务性工作;

(四)建立并管理职业病诊断鉴定档案;

(五)报告职业病诊断鉴定相关信息;

(六)承担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委托的有关职业病诊断鉴定的工作。

职业病诊断机构不能作为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本行*区域内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的办事机构的名称、工作时间、地点、联系人、联系电话和鉴定工作程序。√

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设立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库,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其成员。专家库可以按照专业类别进行分组。√

专家库应当以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不同专业类别的医师为主要成员,吸收临床相关学科、职业卫生、放射卫生、法律等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专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具有相关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熟悉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职业病诊断标准;

(四)身体健康,能够胜任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

参加职业病诊断鉴定的专家,应当由当事人或者由其委托的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从专家库中按照专业类别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抽取的专家组成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

经当事人同意,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可以根据鉴定需要聘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的相关专业专家作为鉴定委员会成员,并有表决权。√

鉴定委员会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相关专业职业病诊断医师应当为本次鉴定专家人数的半数以上。疑难病例应当增加鉴定委员会人数,充分听取意见。鉴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由鉴定委员会成员推举产生。√

职业病诊断鉴定会议由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

参加职业病诊断鉴定的专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职业病诊断鉴定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

(二)已参加当事人职业病诊断或者首次鉴定的;

(三)与职业病诊断鉴定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

(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鉴定公正的。

当事人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书;

(二)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三)申请省级鉴定的还应当提交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审核,对资料齐全的发给受理通知书;资料不全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充。资料补充齐全的,应当受理申请并组织鉴定。√

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收到当事人鉴定申请之后,根据需要可以向原职业病诊断机构或者组织首次鉴定的办事机构调阅有关的诊断、鉴定资料。原职业病诊断机构或者组织首次鉴定的办事机构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十日内提交。√

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应当在受理鉴定申请之日起四十日内组织鉴定、形成鉴定结论,并出具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根据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需要,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可以向有关单位调取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有关单位应当如实、及时提供。√

鉴定委员会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必要时可以组织进行医学检查,医学检查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

需要了解被鉴定人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时,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根据鉴定委员会的意见可以组织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或者依法提请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

医学检查和现场调查时间不计算在职业病鉴定规定的期限内。√

职业病诊断鉴定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鉴定委员会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时,可以邀请有关单位人员旁听职业病诊断鉴定会议。所有参与职业病诊断鉴定的人员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

鉴定委员会应当认真审阅鉴定资料,依照有关规定和职业病诊断标准,经充分合议后,根据专业知识独立进行鉴定。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作出鉴定结论,并制作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鉴定结论应当经鉴定委员会半数以上成员通过。√

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劳动者、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及鉴定事由;

(二)鉴定结论及其依据,鉴定为职业病的,应当注明职业病名称、程度(期别);

(三)鉴定时间。

诊断鉴定书加盖职业病鉴定委员会印章。√

首次鉴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一式五份,劳动者、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市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原诊断机构各一份,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存档一份;省级鉴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一式六份,劳动者、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原诊断机构、首次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各一份,省级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存档一份。√

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格式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一规定。√

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出具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后,应当于出具之日起十日内送达当事人,并在出具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后的十日内将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等有关信息告知原职业病诊断机构或者首次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并通过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报告职业病鉴定相关信息。√

职业病鉴定结论与职业病诊断结论或者首次职业病鉴定结论不一致的,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应当在出具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后十日内向相关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

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应当如实记录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内容应当包括:

(一)鉴定委员会的专家组成;

(二)鉴定时间;

(三)鉴定所用资料;

(四)鉴定专家的发言及其鉴定意见;

(五)表决情况;

(六)经鉴定专家签字的鉴定结论。

有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应当如实记录。√

鉴定结束后,鉴定记录应当随同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一并由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存档,永久保存。√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法律法规、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三)备案的职业病诊断信息真实性情况;

(四)按照备案的诊断项目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情况;

(五)开展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参加质量控制评估及整改情况;

(六)人员、岗位职责落实和培训情况;

(七)职业病报告情况。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的监督管理,对职业病鉴定工作程序、制度落实情况及职业病报告等相关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时,有权查阅或者复制有关资料,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规定备案开展职业病诊断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职业病诊断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其作出的职业病诊断无效,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第八十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一)超出诊疗项目登记范围从事职业病诊断的;

(二)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

(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职业病诊断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职业病诊断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建立职业病诊断管理制度的;

(二)未按照规定向劳动者公开职业病诊断程序的;

(三)泄露劳动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四)未按照规定参加质量控制评估,或者质量控制评估不合格且未按要求整改的;

(五)拒不配合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收受职业病诊断争议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由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八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进行处理。√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进行处理:

(一)未按照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治的;

(二)拒不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资料的;

(三)未按照规定承担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四条规定进行处理。√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所称“证据”,包括疾病的证据、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证据,以及用于判定疾病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

新《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自年1月4日起施行。原卫生部年2月19日公布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