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伴我成长知识伴我同行六、经验积累
这个结果令大家都很满意,伏羲更是高兴无比,因为他似乎看到了治疗病痛的希望。伏羲用事实证明了所有锋利石块划破皮肤出血后都可以治疗关节疼痛。族人们听说这种方法可以止痛,纷纷来找伏羲治疗,有的是腿疼、有的是肩膀疼、还有的是肘关节疼等等,总之都希望伏羲能帮他们摆脱病痛,伏羲也很开心能帮助到大家。
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伏羲发现一个问题,当石块操作几次后就变得不够锋利,很难划破皮肤,出血量小不说,操作过程中受术者还非常疼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伏羲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去找许多坚硬锋利的石块备用,但是他在山上找了半天,发现要找到适合放血的锋利石块并不容易,而且使用几次后就不再锋利了,需要重找新的。于是伏羲又开始琢磨,如果有办法让不锋利的石块变得再次锋利就好了,这样一来给大家治疗就更方便了。
一日,伏羲正在尝试用石块和石块相互摩擦使石块变得尖锐锋利时,小汐突然跑进山洞,神色痛苦地望着伏羲。伏羲看他痛苦的样子,问道:“你怎么了,小汐?”小汐伸出右手回答:“酋长,您看我这只手好疼啊!手指里面一跳一跳的痛,害得我这两天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伏羲一看,只见小汐右手食指红肿得像小胡萝卜,手指末节像蛇头一样肿胀。伏羲问:“你干啥了,怎么会这样呢?”小汐说:“前几天在摘野果时,被一只小虫子咬了一口,我也没太注意。没想到几天下来就这样了,现在疼得实在受不了,所以就来找您,看有没有办法帮帮我。”
伏羲抓过小汐的手仔细看了看,然后用手轻轻碰了一下小汐的食指,指尖肿胀处有点软绵绵的,伏羲这一碰把小汐疼得呲牙咧嘴地叫唤。这可怎么办啊?伏羲心想,平时都是给大人治疗,而小汐年龄还小,他手指那么细小,总不能用大石块给他放血吧,弄不好把手指弄残废了。
伏羲看着小汐的细手指,突然灵机一动,自言自语道:“对啊,我可以把石块尖端磨得比小汐的手指还细小,这样就不会伤着小汐的手指了。”说干就干,他一边从捡回来的石块堆里挑了一块细长的石块拿在手里,一边对小汐说:“你在这里等着,我一会儿就回来。”伏羲说完就走出山洞,来到洞口的一块大石头旁,开始在上面磨制起来。很快石块的一端被磨得扁平像弧形的刀刃一样,伏羲摸了一下锋利的石尖非常满意。
伏羲拿着石针回到小汐身旁,对小汐说:“你伸出手来,闭上眼睛,我给你治疗。”小汐听话地照做了。伏羲一手握紧小汐的右手食指,另一手用石刃对准红肿的食指尖切了一下,脓血就从指尖冒了出来。紧接着伏羲又捏住小汐的手指,轻轻地往外挤了许多瘀血出来。伏羲操作完毕,抬头问小汐:“现在你感觉怎么样?”小汐睁开眼睛,活动了一下手指,回答说:“酋长,我感觉好多了,手指不像之前那样跳着疼了。”
七、石针问世伏羲惊喜地发现经过磨制的石针,操作起来更方便、痛苦小,而且不像之前那样留下一大块疤痕。有了这次治疗经验,伏羲便开始有意识地、有目的性地将坚硬的石块进行一定的磨制,最后加工成各种各样、大小不等的石针。磨制石针的出现,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种经过加工的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也是针法的原始工具,又被称为砭石。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伏羲在治疗时并不懂得对砭石和施术部位进行消*,但这为当时无医无药的人们消除病痛和维持生命却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保障。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和冶炼技术的出现,为针具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于是人们在石针的基础上创制了金属的针具,如铜针、铁针、银针、金针等。各种金属针具的更新和发明,推进了针刺理论的发展。而伏羲这种对病痛部位进行局部刺激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针灸学理论的一部分,即“以痛为腧”,也就是现在针灸学中的“阿是穴”。阿是穴是腧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疾病的疼痛反应点,又是针刺治病的施术部位。因为中医学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而在病痛部位、即阿是穴处进行放血疗法,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后来,随着后世医家对体表施术部位及其治疗作用的深入了解,这种以石针止痛治病的方法,其适应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单纯治疗疼痛和疮疡,而是广泛应用于高热、中暑、咽喉肿痛、扭挫伤、痔疮、手指麻木等疾病的治疗当中。而伏羲使用石针进行的放血疗法便是针刺疗法的起源,标志着针刺疗法的萌芽。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