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玄微子问答集学习中医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复制链接]

1#

作者:玄微子

编辑:徐哈哈

支持:三辰书院

说明:本文整理自玄微子老师在三辰书院社群答问

群友问:请问怎么学习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玄微子答: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比较简单,就是讲怎么治病,不讲理论。直接上辨证施治是模型,也可以说是简便方法,套公式。比如一个数学公式,你不知道它背后的物理意义,但是你会用来解题,就行了。还是得先懂理论,不然直接治病,很快就懵了。筠宜问:先生能推荐一些讲理论的书吗,中医刚入门。玄微子答:《内经》。看内经的辩证,把邪在哪里,都精准定位出来。扁鹊治病也是如此,伤寒不太关心邪气在哪个地方。它是通过症状反推,你有了这个症状,你就吃这个。这多简单。内经复杂到让人绝望。你说来看个病,他先给你来一本太史天元册,怎么弄?然后还得候气,还得琢磨你是哪一态的人格。还要研究五运六气。这么治病,培养医生太难了,成材率太低,报废率太高。伤寒就可以批量的成才,你别管背后的原理,就记住公式,套公式。会用公式就行。中医后来不好弄了,跟金元时期的那几个人有关系。他们套公式不太熟练,反而去钻研理论,内经什么的都去研究,又不是那块料。结果把半吊子水平的内经辩证,结合伤寒的经方,就不灵了。不灵了,又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他们不仅研究内经半吊子,研究本草经也半吊子,搞性味归经。底层的原理没打通,公式也不会套了,医学就分裂了,搞了一个百家争鸣,医裂为百。和庄子说的道裂为百是一个意思。yang问:性味归经,这个很流行,很多名中医喜欢谈这个。玄微子答:本草经里面不讲这个。内经里面不讲八纲辩证,伤寒也不讲八纲。八纲这个东西,就是师心自用自己琢磨出来的。张元素是医学分裂的一个关键点,他启发了后面的四个医生。金元四大家,后来就天天吵架。桃子问:后来呢?玄微子答:后来徐大椿喷他们这些人,我不是说你,我是说你们在座的所有人,都是垃圾。然后陈修园学着徐大椿继续喷一遍。张景岳这样的人,还不如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虽然三脚猫,但是内经,本草研究过的。张景岳这种,就是攒方子,堆经验。理论不懂,公式也不会套,但是会摸着石头过河。碰巧一个方子对一个证,赶紧记下来,把理论医学,变成临床医学。张景岳这样的人,理论不对,公式也不对。真能治好病,那也是试出来的。*元御的问题,和张景岳还不一样。*就是个憨憨,他要创立一套完备的新体系。要搞理论,是那块料吗?真拿自己当圣人了。随便打开*元御的四圣心源,里面写这种东西。“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婆。婴儿姹女之交,非媒不得,其义精矣。”这是圣人的理论吗,岐伯要是知道了,得打断他的腿。*元御的问题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啥。“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后世医术乖讹,乃开滋阴之门,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祸流今古,甚可恨也。”再看*元御的一段内容,这都是啥*东西。知道为啥后来的医生追捧*元御吗?*元御是半懂不懂的一锅乱炖。他把自己都蒙过去了,那么蒙别人更不在话下。高又玄说:玄微老师今天一席话,解了我多年的疑惑,甚是感激,短短数言,入木三分。我是学院教出来的大夫,也有医师资格证,但在大学和临床,看他们治病我实在是痛苦,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我认为都不行,好点的都是张景岳那样头铁撞出来的,实在是难受。我实在是不想害人,老师能不能指点一二,指条明路,心里痛苦好几年了。玄微子答: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还得回归圣人之道。内经,神农本草经,素女脉决。内经,本草,脉诊,这个是根。其他的都是根发出来的,后来的脉诊,都出自这个。脉诊还是要懂的,不然辩证怎么弄?光看舌头,和保健养生的那些技师很像了。金元时期的大夫,从伤寒脱坑,也不能全怪他们。毕竟伤寒的证和方,都不能穷尽所有的病。遇到一个什么病,公式没法套了怎么办,就得自己琢磨新的解题方法。他们也挺猛的,不管最后的解,算的对不对。我先把试卷给你糊满了再说。看看《难经》,再看看*元御的四圣心源。真懂,还是装懂,一目了然。《难经》写的就特别好,一看就是一个得道的大宗师。*元御就是各种东拉西扯阴阳五行左右升降。高又玄问:这本书买了,看来,感觉讲的五迷三道的,请教老师,圆运动的中医学是不是和他一个路子啊?玄微子答:圆运动是*元御的小迷弟写的,彭子益。高又玄问:怪不得,那本书我也看了,我没敢深探,怕走弯路。玄微子答元御还有一个硬伤。致病,是天人交感所致,*一通瞎比划,认为都是身体内部的事情。人没有和外界的交通,怎么会突然就伤寒了,就中暑了中风了。自己身体里面的气瞎划拉,一会阴虚了,一会阳虚了,提着头发过河。春秋问:奇怪了,伤寒卒病论是理法方药一体的,为什么玄微子老师说伤寒不讲理论呢?玄微子答:和内经比,可以认为它的理论忽略不计。宇问:玄微老师好,那个套公式,也不容易啊。玄微子答:不容易。群友问:怎么理解六经病?玄微子答:六经病非常好理解,有点类似于战争学,敌人来打你,外城,内城,还有中央。太阳这种,就是最外层,阳明这种,是打到内城了,到了三阴病,你外城内城都破了,快死了,理解了吧。学伤寒不需要怎么动脑子,就是硬套公式,看敌人攻到哪里了,然后防御反击。防御反击,出汗打出去,排泄打出去,打出去就行了,还有呕吐打出去,就这么简单。伊尹是个天才,把治病搞的这么简单,就是打仗。三层防御反击,防不住就死。张仲景学的是伊尹,怎么判断敌人攻打到哪里了呢?比如敌人再打你的外城,你表现出来太阳病,然后就得上家伙干仗了。对应什么方剂,一顿招呼,就没事了。这种战术,简单粗暴又有效,扁鹊他们打仗,就不是这样,还有岐伯他们,他们打仗追求更精致的战损比,不能一个人突破了外城,我把整个外城轰一遍,而是我精确打击,找到那个人,杀死他,结束战斗。后来张景岳这些庸医,搞的八纲是和六经对不上的,敌人打到内城了,它是寒还是热还是阴还是阳,你管这个干啥?傻不傻?八纲和六经互相抵触,无法融汇。春秋问:伤寒不是讲表里中?玄微子答:和张景岳那些人讲的不是一回事,张景岳看他写书,就知道他不会打仗,婆婆妈妈的裹脚布,小脚老太太,散乱无穷。看伊尹就特别过瘾,大炮轰它,轰完了,病好了。宇问:我感觉桂枝汤,就有点天子戍边的意思,那岐伯怎么精准打击呢?玄微子答:针刺。Wang.ZK问:非常感谢玄微子老师的分享!想再请教下,如何学习内经的思想预防新冠疫情?现在驻港中资企业工作,这里疫情迟迟得不到控制,一波接一波,累计确诊已经过万,一直都很担忧,想请教下这地方的疫情还能控制住吗,平时应该如何注意防治?玄微子答:回来吧,境外都危险。宇问:岐伯的针刺,对伤寒三阴病,能量消耗很多的病,也管用,是吧?玄微子答:针刺,也要辩证,是用针,引导气,气通了,病就好了。举个例子,牙龈发炎发脓了,用针刺破,马上不疼了,堵住的气又通行了,这是最简单的针刺,这是表皮的能看见的,好解决战斗。宇问:五脏的病,也能用针疏通?是不是比经方要慢?玄微子答:如果在里面的,就比较麻烦,五脏的病不太好刺,刺破了会死。针刺和汤药是配合的,都攻到脏腑了,就需要大*治病,拼命了。宇问:意思是岐伯也得用大*,脏腑病。玄微子答:他们也懂这些,平时不太用,内经里面也有方剂,不多,十几个,偶尔用用,主要还是针刺。因为针刺代价最小,*药自损八百。宇问:对了,内经那十几个方子,原理和伤寒经方,有什么区别?玄微子答:比较精妙,比如酒,醪糟,都用来治病。还有黍米粥,也是追求极致的战损比,不轻易损伤自己身体。宇问:是不是内经体系的方剂,那些治疗脏腑病的,*性偏性大的方剂,都失传了?本草经那么多药,内经就那几个方子,不匹配啊。玄微子答:也不是。因为身边有个岐伯这样的人,他不可能让敌人攻占你的脏腑,在外面就被消灭了,用不上大*。现在的伤寒论,是张仲景整理的古方,古方是伊尹留下来的,伊尹是和更早的圣人学的。春秋问:有人说伤寒源于内经,有的说伤寒自成体系,哪个说的对啊?玄微子答:应该是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张仲景学伊尹没学全。在更早之前,本草经不是这么用的,都是修仙用的,里面总写久服轻身不老,还说你脸黑的快死了,吃点药药,脸又白了,又活回来了。连君臣佐使啥的配伍都不讲,里面很多药,吃了变白白,拿本草经和伤寒论比,怎么比呢?都不是一个东西。张仲景没学全,配伍,其实就是炮兵,大炮轰的战术,上古真人治病,应该不是炮轰那么大阵仗。他知道哪个地方不舒服,针对性的服一个药,就好了。回头有时间了研究一下本草经,把大家都变白白。桃子说:哇,期待。群友问:请问“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怎么理解?玄微子答: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不是指三代人都从医,而是指这个医生懂不懂*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还有素女脉诀。也就是会不会脉诊。不是字面意思上的一家三代人都从医,祖传的就是好的。大家记住,执本末从。从根本入手,遇到什么事都能应对。如果只有术,遇到新问题就不能解决了。懂内经,说明理论是精通的。好比打仗,学过兵法。懂神农本草经,说明懂战争实施,哪个作战单位怎么指挥,哪个兵器怎么用,怎么歼敌,这个也是懂得。懂脉诊,说明懂得料敌,敌人是什么情况,怎么定位它,包围它,怎么制定战术。三者缺一不可,只懂理论,天天看兵法,对战役学一窍不通,也打不了仗。因为无法做战争实施,既懂兵法,也懂战争实施,但是情报是瞎的,不能料敌,也打不了仗。不懂兵法是很麻烦的,打仗只能抄别人作业,很容易就阵亡了,光研究兵法,不精通作战实施也不行。医学可以分为三个体系,理论体系,作战体系,情报体系,缺一不可。三者必须同时精通,才能打赢一场仗。举个例子,张景岳这些人,不会使用孙子兵法打仗了,就自己写了本张子兵法,后世学他的人,这辈子都不会去看孙子兵法。因为天花板限制死了,他连孙子兵法都不会用,你跟他学什么呢?所以古人讲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是有道理的,你三个缺一个不懂,你就肯定打不赢仗。大鹏问:学习伤寒论的人可以说都是仲景的徒子徒孙。玄微子答:准确的说,是伊尹的门人,张仲景只是编撰,伊尹才是创立者。张仲景拿到伊尹的书,他做到知其所以然了吗?这个也不能确定,但是他信而好古,述而不作,这一点特别好。而不是像后来的那些妄人,整天给你瞎捣鼓,发明新理论,发明时方药,把医学变成商业诈骗系统。徐凡问:老师,我认为张仲景不一定懂伤寒那些药方的医理药理,他主要是把有效的药方收集整理。玄微子答:是的。后来整理本草经的陶弘景,也看不懂本草。张仲景临床上,还是很强的,要说知其所以然,就不一定了。一笑问:参考*事思想。那学医就既需要。1.理论体系上理解透彻了(世界观架构正确)。2.作战体系掌握熟练(练兵练武,熟悉环境、药物、人体等特性)。3.情报体系把握准确(望闻问切,对时局灵敏,能看透表现)。一流问:老师的意思就是,理,药,诊。三位一体才能看好病。老师,我有一事不明,导引和砭石究竟是什么?玄微子答:作战体系,不止是药,还有针,灸,还有按跷,还有行气导引,还有养生,都是可以治病的。砭石就是古代的手术刀,切割。坤纹石问:我想问老师,肺气虚,六字诀做多点就容易感冒,要不要坚持?还是要怎么练?玄微子答:那就别坚持了,最近气不太对,温度一直没起来。坤纹石问:好的,练哪种功法好点?玄微子答: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比练啥都管用,固若金汤了,还怕啥?人间富贵花问:老师春季过敏该怎么办呢?玄微子答:没有过敏这个事,就是体内有邪气。到了对应的节气,气发作了。

扫码进入社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