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历史性高温席卷美国西部、加拿大西南部等地,热浪导致数百人丧生。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利顿村(Lytton)6月29日的最高气温达到49.6-°C,27日至29日连续三天打破加拿大全国纪录。而在6月26至28日的3天内,美国西北部的俄勒冈州波特兰的最高气温也连续创下该市纪录——分别达到了42.2-°C、44.4-°C和46.1-°C的高温。不止是美国加拿大和印度,在北极圈内俄罗斯的Verkhojansk小镇,当地居民记录到了48°C的地表最高温度值。在6月20日这个夏日第一天,北极环境气候监测站就检测到了西伯利亚各地区地表温度异常,普遍超过35°C。
所以,真的如掌柜的几个月之前所说,今年会很燥,气候反常。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今年这个夏天应该怎样度过?除了藿香正气水,有没有什么中药或者方子,可以帮我们在这个过分火热的夏天可以生活得轻松点?一,这种气候和现象,古代早就有过。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稿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这里说的就是当时的气候反常,一些地方雨水过多淹死另一些地方则是干旱而树林枯死。据记载的来说在公元年以前,中国气候史上出現过四個高温炎热成灾的时期,在隋唐到北宋初年,古人们流的汗不比我们喝的水少,而炎热最盛的时间出现在乾隆八年,据说仅京城的死亡人数就有一万一千多。既然古代也有高温炎热那那些富贵人家是怎么过来的?二,古人怎么过夏天的空调房《唐语林》卷四记载:“玄宗起殿,……时*方甚。上在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四隅积水帘飞洒,座内含冻。《唐会要》载:“龙朔二年(公元年)睿宗生于含凉殿。”含凉殿室内和殿宇四周有水力转动的风扇,四檐装有引水的管子把水引上屋檐,而那不停转动的风扇则把水激成水雾吹进殿内,这样满室清凉,专供皇帝纳凉避暑。而普通人家呢,采取的方法很简单,挖坑。北方的年龄大些的农村的朋友应该小时候都见过地窖,里面同样是冬暖夏凉。有些富人就采取挖一个深井,上面有个盖子,夏天打开就是出冷气,冬天就是相对的暖气啦。冰箱别说古代还真的有这些,只不过名字叫冰鉴。据《周礼·天官·凌人》记载,周代设有专门管理冰*的官员“凌人”,主掌斩冰、藏冰、启冰、颁冰等事情。凌人在每年十二月斩冰,以预计所用的三倍冰量藏入冰室。到了春夏之季,人们开始用冰,秋天时清理冰室,为冬天藏冰做好准备。当时冰块的用途除了夏天供给统治者食用、降温、祭祀以外,甚至还用于保存尸体。冷饮清明上河图里面在城中“久住王员外家”的匾牌下,也撑着两把遮阳伞,挂着“饮子”和“香饮子”的招牌,伞下卖饮子的小贩,身边有饮料盒子,旁边坐着一位顾客,正悠然自得地啜饮。当时都卖什么冷饮呢?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有“冰雪甘草汤”、“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凉水荔枝膏”等等。三,天气太热怎么办?以防为主好答案!回到现代,保守估计今年的高温会超过以往,如果窝在家或者办公室还好点,空调WIFI西瓜,要出门的朋友要怎么保护好自己呢?1、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如果可以的话,待在凉爽或有空调的地方,比如图书馆、商场,甚至电影院。总之就是在太阳很强烈温度很高时不要暴晒自己,除非你想把自己加工成“人干”。2,如果迫不得已必须外出,尽量走阴凉地方或者打伞。3,别听专家说的“即便是感觉不到口渴,也要多喝水”。渴时喝水是对的,但是如果很强烈的口渴而且喝了还不解渴的话,这种时候其实是已经病了,白虎加人参汤更好。4、避免剧烈活动和锻炼。但是温度不高时比如清晨和上午,适当外出活动一下,出些汗,对身体还是很大好处。所谓无厌于日。5、避免晒伤,出门一定要涂防晒霜和润唇膏。衣服的话穿着轻便、浅色、宽松的衣服和帽子,记得用伞遮荫。四,中暑了怎么办以及怎么预防中暑以后,最重要是离开中暑的环境啊。轻点的中暑症状可以用藿香正气水之类,医院或者专业人士处理好些。咱们这里商讨的是,怎样可以不中暑。这里介绍到的是两个很好用的方子第一个是白虎加人参汤这个常见于夏天天太热,出汗太多体内津液丧失,表现就是很想喝冷水而且喝以后不解渴,还想喝。这种时候用白虎加人参汤就对了。第二个就是有名又便宜的生脉饮了。药店都有卖,当然如果自己方便煮,最好自己买了药材,自己煮好,加些白糖什么的,随身带着作为饮料喝。以掌柜的经验,喝生脉饮还是会感觉气温热,但是不会有想中暑的恶心感觉哪怕晒太阳很久。最后贴一个jt讲生脉散(生脉饮)的文章吧,毕竟俺是懒得解释太多了。对啦。明天公布一个解暑的茶包的方子和办法,嗯希望有觉得帮到的到时候打赏打赏?雪妍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