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暑了怎么办炎夏最怕这些事,您可别中招了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医院 http://www.paisufa.com/m/

炎炎夏日到了

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活动

因人体体内的热量不能很好的散发

使得体温升高

就会产生中暑的情况

中暑主要分为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轻度中暑的主要症状有口渴、头晕、呕吐等重度中暑的主要症状有意识模糊、晕厥、休克等。

如果遇到中暑的情况,要及时处理和治疗

以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换一个凉爽、通风的环境

如果有轻微中暑的征兆

尽量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换到凉爽、通风的环境下

使身体的温度降下来

2

喝一些清凉饮品或盐水

绿豆汤是夏季清热解*的利器

喝一碗绿豆汤

能稍微缓解中暑症状

喝一些盐水也能起到降温

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3

服用或涂抹解暑药

中暑后可以在额头或太阳穴

涂抹一些清凉油

或是服用人丹、藿香正气等中药

4

冰敷或酒精擦拭身体

用湿毛巾敷在头部和躯干

用冰袋放在腋下以起到降温作用

也可用酒精擦拭身体

酒精蒸发吸热降低体温

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5

平躺后脚抬高15~30cm

中暑后身体平躺

脱掉身上多余的衣服

让热气尽快散去

将脚抬高15~30cm

使得血液回流到已缺血的脑部

夏天除了预防中暑以外,

还有一件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留意。

所谓病从口入,夏季肠胃病高发期,

吃东西要注意这些事!

来自浙江省疾控中心的消息,从我省近几年监测情况来看,自4月份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易多发,到7、8月份达到高峰。

专家介绍

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有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食物也更容易被细菌污染或变质;同时气温升高也使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易感性增强。

什么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是由于吃了含有大量细菌或细菌*素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

引起疾病发生的常见致病菌有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金*色葡萄球菌及其*素、蜡样芽孢杆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

根据致病菌种类不同,从进食到发病的时间间隔在几个小时到几十个小时之内,一般不超过72小时;

对人体的损害主要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部分可伴有发热,严重患者还需住院治疗。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多见于动物性食品,引发原因多为交叉污染、食前未充分加热处理或加热不彻底、食物储存不当等方面。

浙江疾控专家建议,

为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建议做到以下7点。

01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很多细菌,吃东西前认真用肥皂或洗手液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人口入”的可能。采取正确的洗手方法并用流动的水冲洗至少30秒-1分钟以上。02正规采购应注意有无生产厂家及生产日期,尽量选择购买品牌食品,并保留好发票。如在外就餐,要选择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环境整洁、信誉度较高的餐饮单位就餐,就餐时应注意辨别食物颜色和外观是否正常,是否有异物或异味,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和病死的禽、畜肉,如发现异常,要立即停止食用,就餐后要索取并留存消费票据等有关凭证。03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更要烧熟煮透,尽量不吃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避免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制备汤或炖菜(煲)等要煮沸,煮肉和禽类食物时,确保汁水是清的,而不是淡红色,确保食物中心温度不低于70℃,有条件的可以使用食物温度计;烧熟煮透的一般原则是煮开10-15分钟,如果是大块肉,比如整鸡,时间还需要长一点;饭菜应尽量做到当餐加工、当餐食用,如进食剩菜,则需二次加热并要彻底热透。04生熟分开分开的目的是为防止交叉污染,“熟”食指切完了直接吃的,比如拌*瓜、酱牛肉;“生”食是指切完了还要经过加热的。“生熟分开”就是要避免“生”食上可能携带的细菌染到“熟”食上,引发疾病。“分开”不仅仅是指生熟食不要接触,更重要的是所用的案板、刀具、器皿等也应当分开。如生的肉、禽和海产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处理生的食物最好有专用的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储存食物时注意不让生熟食物互相接触,如冰箱内同时存放生、熟食品时,应按熟上生下方式存放,以避免熟食品受到污染。05注意存放存放食品的容器要清洁无*,食品特别是熟食要存放在清洁、干燥、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并要防止老鼠、苍蝇、蟑螂等动物的污染食品。天气热起来后,室温下细菌繁殖很快,因此要尽快让食物冷却并放入冰箱冷藏。但是冰箱里还是会有少数细菌能生长,冰箱不是保险箱,所以冰箱里取出的食物也需要彻底加热后再吃才保险。06不喝生水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斗转星移,季节交替,本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一个规律,然而,人们在面临又要踏过的一个门槛时,却时常会生发出一种怀念的思绪来,尽管并非所有人都是“人皆苦炎夏,我爱夏日长”。

07一日三餐

有规律进食,不暴饮暴食,也不可动不动就不吃饭,尽可能根据气候特点和个人身体状况合理安排饮食,特别要注意患病期间的饮食卫生。

来源:医院

编辑:小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