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预防中暑的安全教育,不能成为家庭教育的盲 [复制链接]

1#

8月4日下午,湖南临澧一中一名15岁的高一男生*训时中暑,医院后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孩子家人称,医院时,学校没有派老师和教官陪同,只有一名高年级学生跟随。学校则称,送医时有老师跟随。

一个花季雨季的孩子,还没有真正开始他期待已久的高

中生活,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辣的烈日之下。有时候,明天和意外你真的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到来。*训的本意让孩子吃点苦,同时让孩子感受一下集体荣誉感,不过一般的*训都定在炎热的八月,有的孩子身体就扛不住。

回想起我们高中入学,和大学入学的*训,虽然短短几天,但是每天都是汗流浃背,*装帽子鞋子里都是汗,*训没有做什么,就是站*姿,走队列。

好像枯燥无味,却也确实锻炼心智。

但是,我们当时空调并不普及,对于炎热的适应肯定比现在的孩子好,现在的孩子多数的夏天都是在室内度过。他们对于炎热的感受与体验并不真切。

首先这个孩子是非常不幸的,15岁对于父母来说他正是花季。这件事情应该给我们敲响警钟,在炎热的夏季,安全教育不仅有防溺水的教育,还要有预防中暑的安全教育。

前段时间,刚进三伏天,傍晚双胞胎女儿睡醒后,刚从空调房里面出来,就着急想出去溜达,我没有意识到夏季的炎热,五点多,依然推她们出去外面溜达,村里的柏油路散发着热气,蒸了上来,太阳还发挥着余威,就这样溜达了将近20分钟,双胞胎姐姐回家后就蔫蔫的,一直哭闹,直到晚上才惊觉这是中暑了。

买了儿童喝的藿香正气水灌下后,才缓过来。

那么,如果孩子中暑了,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如何儿童中暑有什么症状呢?

如果小朋友量肛温或耳温超过39甚至40度(不建议量腋温或口温,易低估实际温度),同时合并下列现象时,需高度怀疑中暑的可能性:虽然很热,但可能不会流汗。(这是中暑最典型的现象之一);皮肤会发红、发热,而且干燥;烦躁不安及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接着会显得倦怠、甚至进入抽搐或昏迷状态;较大的小朋友会有头晕、恶心、失去方向感,而且昏昏沉沉的现象。

那天,双胞胎姐姐就出现了大哭然后昏迷的症状,去医院后,量体温也是38°,非常烦躁不安和哭闹,如果当时我们能判断出这个就是中暑的现象,就能让孩子少受点罪了。

第二、中暑时的紧急救护

1、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2、补充液体: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3、人工散热: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又造成感冒。4、冰敷: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5、每10—15分钟测量1次体温。

我小时候就很容易中暑,现在长大了也是,我们小时候对中暑从来没有概念,硬是在三伏天到处乱跑,也不知道喝水,如果遇见中暑的话,应该及时补充液体。

第三,孩子中暑的应急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宝宝有中暑的症状,妈妈不要惊慌,只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宝宝的情况就会好转的。

1、立即将宝宝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2、让宝宝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宝宝的衣服己被汗水湿透,应及时给宝宝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调,以便尽快散热,但风不要直接朝宝宝身上吹。3、降温,使宝宝的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是:用凉凉的湿毛巾冷敷宝宝头部,或给宝宝洗温水浴。4、在宝宝意识清醒前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意识清醒后可让宝宝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5、也可以掐宝宝的人中穴、内关穴以及合谷穴,或者身边有带针之类的物体,可先将其用火消*,然后用针浅刺人中,并挤出血滴,这两种方法对于大汗虚脱的宝宝有很好的治疗效果。6、情况严重应立即送医治疗。

当时双胞胎姐姐哭晕过去后,全家一片惊慌,孩子失去意识,然后不停抽搐,我们却忘记了要掐人中,幸运的是孩子,不久后就醒过来。

四、孩子中暑后饮食注意事项

中暑后,很多大人肯定心疼孩子,不过几点一定要注意,这些饮食注意事项要记住。

1、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4、忌单纯进补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就像我们普通人和*人的区别一样,我们没有经过训练,不可能像*人那样,对高温有那么强的耐受性,孩子与我们也是不一样的,现在很多孩子夏天也是在空调房里度过,所以,*训的话,应该循序渐进,也要提醒孩子*训前做好准备,防止中暑。

而我们照顾孩子的,除了无奈之下避免去烈日下,保证孩子的水分摄入,同时应该学会判断孩子中暑是什么症状,也应该提前知道中暑了应该怎么处理,才不会我们一样,手足无措。

最后,前事之师后事之鉴,愿类似悲剧不再发生,愿15岁的少年,天堂走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