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面对夏季高温养殖户们改怎么办才能有效避免 [复制链接]

1#

热应激对鸭鹅的危害

我国中南部地区的气温往往超过30℃,甚至40℃以上非高温,在这种炎热天气下,尤其是大鹏养鸭,容易发生鸭中暑和热应激,从而导致鸭昏厥或大批死亡,肉鸭在28日龄后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1℃

1.死亡率

温度过高,鸭鹅群呼吸加快,心跳加速,饮水增加,体温达到45℃时,呼吸变得急促,进而出现病理性呼吸,软瘫,热休克、死亡等。环境温度43℃持续2个小时、41℃持续3个小时就会导致死亡,39℃6小时有40﹪鸭鹅危险。断水或饮水不足时会增加热应激反应,体温迅速上升,加速死亡。

2、对增重率、产蛋率的影响

高温(35℃以上)比适温肉鸭鹅增重率下降20﹪~30﹪,鸭鹅周齢越大,高温引起体重,饲料利用率的下降也越明显。鸭鹅产蛋率下降,产白壳蛋等蛋品质下降。

3、对采食量的影响

一般认为肉鸭鹅的等热区为10﹪~27﹪,鸭鹅的等热区为13﹪~25﹪。当环境温度超过了等热区的上限值时,机体会产生各种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称此现象为热应激。在这一过程中,机体通过各种代谢途径限制产热和增加散热,已达到维持体温恒定的目的。最终导致其生理机能、新陈代谢、免疫机制发生改变,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热应激大小与机体的健康状况、营养水平及应激强度等有关。持续的高温(30~35℃)环境下,鸭鹅采食量下降更明显,且高温持续越长,采食量下降越多,35℃持续6天下降可达40﹪~45﹪

三、表现症状

病(水禽)鸭鹅表现各中神经机能紊乱呈现呼吸急迫,张口喘气,两翅张开,体温升高至45~46℃,烦躁不安,然后精神迟钝,足趾麻痹,体躯和颈部肌肉痉挛,最后虚脱惊厥昏迷而死。

剖检可见大脑脑膜充血,点状出血,热射病除大脑出血之外,还可见尸僵缓慢,血液凝固不良,全身静脉淤血,有的还可见心外膜有出血点。根据发病季节、气候及环境条件、发病禽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诊断。

热应激的三大阶段

鸭的应激反应是对外界各种有害因子产生防卫性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物现象,是为保护自己的生存而对外界不良因素的一种被动性应答。由于圈养鸭在应激反应发生的过程中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保护机制、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能力,能同时适应一种或几种应激反应的发生,因此,所表现出的症状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惊慌反应阶段。此时,鸭动员天然的保护机制,用来抵抗对它生存不利的恶劣环境,其特征表现就是产蛋率急剧下降,部分鸭产畸形蛋,其次就是鸭表现骚动不安,拥挤成堆,厌食或拒食。如果应激反应引起现象超过有机体适应系统的可能性,鸭就会出现死亡。如果继续生存则进入第二个反应阶段。

2.抵抗和适应阶段。这段期间,鸭由于动员了天然保护机制,提高了有机体对应激反应的抵抗力,因此逐步适应了应激反应的环境,并逐步恢复了采食正常,鸭群表现相对安静,产蛋率也逐步回升,如果没有更坏的情况出现,即可进入恢复期。

3.恢复和衰竭阶段。鸭经过抵抗和适应阶段后,由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逐步进入恢复阶段,此时体质恢复,产蛋恢复到应激反应发生前水平。但如果应激反应发生作用持续时间很长或激烈,则鸭机体抵抗力继续下降,随之出现的就是暴发疾病或衰竭死亡。圈养鸭应激反应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和进入恢复期时间的快慢以及对鸭群的危害程度,一般依产生应激反应的强度而定,应激反应发生的强度大,原应激作用持续时间长,进入恢复期时间慢,对鸭群的危害程度也重。应激反应发生的强度小则反之。由此可见,应激反应的发生依其强度的大小,轻则影响整个鸭群的产蛋率,重则导致疾病和发生死亡,而且对鸭群的整个生产力和健康状况均有影响。因此,重视和预防圈养鸭应激反应的发生,在鸭生产上我们的饲养工作都切不可等闲视之。

防暑降温措施

在炎热季节外界温度较高时,(水禽)鸭鹅舍内部必须为(水禽)鸭鹅只提供所需适宜的环境使其将体内过多的热量排放出去,从而保持舒适状态。我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水禽)鸭鹅体外降温

1、改善圈舍外部环境,通过在房顶加盖草垫、(水禽)鸭鹅舍周围搭建遮阳棚、或栽种葡萄、南瓜等藤蔓类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减少日照强度;(水禽)鸭鹅舍周围栽树种草,树能遮阴,草能吸热,最好种植高大乔木,这样既不影响通风又可以起到遮阴的作用,避免阳光直射,种植草坪可大量吸附热量,避免阳光反射到舍内,有草皮的地面能吸收80﹪~90﹪的热量,只有10﹪~20﹪的热量折射出去,而无草处则相反,实践证明合理绿化能有效降低舍温3~5℃。

2、夏季高温时,同在太阳直射的情况下,白色表面温度只有41.5℃而黑色可达80℃。因为白色屋顶有70﹪的热量可变成辐射热反应出去。因此,为了降低舍内温度可用白石灰或白水泥处理屋顶,同时朝阳的墙壁用白石灰粉刷。

3、搞好(水禽)鸭鹅舍卫生,及时清除粪便,避免在舍内地面大量洒水,要适度、均匀。并经常洗刷料桶,严禁饲喂腐败变质饲料。尽量降低饲养密度,高温季节均要求比一般季节密度尽量稀一些。

4、最大限度增加舍内自然通风,包括(水禽)鸭鹅舍建造结构上的自然通风,开放式(水禽)鸭鹅舍,人工安装风扇正压通风,封闭式禽舍安装排气扇负压通风,湿帘降温等。延长通风时间,加大通风对流量,确保空气流通。一般要求高温时,舍内风速要达到1米/秒以上(最好能达3米/秒),这样可使体感温度下降3℃以上。湿帘降温可使环境温度下降15~20℃。

5、纵向通风,通过提高舍内(水禽)鸭鹅只上方的空气流速,只通过对流的方式散热,我们称之为“风冷降温”。采用纵向通风是提高舍内空气流速,加快(水禽)鸭鹅只散热的较好方法,它可使(水禽)鸭鹅只感觉到它们处于较凉爽的环境之中。所以在衡量(水禽)鸭鹅只舒适程度的实际降温效果(可感温度)的时候(水禽)鸭鹅舍内的绝对温度和空气流动速度这两方面因素都需要考虑。

6、洒水降温,为有效缓解(水禽)鸭鹅的热应激,在(水禽)鸭鹅舍地面洒水、屋顶喷淋、舍内喷雾等均可达到环境降温的作用。注意尽可能采用水温较低的深井水降温效果好。一般在高温来临之前(9:00—10:00)进行喷水,并保持湿润。但是在没有电力通风系统的禽舍,高温高湿天气(尤其是中午)不要在(水禽)鸭鹅舍喷雾喷水,更不能在地上洒水;因为高温高湿(水禽)鸭鹅极易死亡!

7、并保持水罐或饮水器中的水要充足,水的深度要到位,当舍温达28℃以上,每升高1℃(水禽)鸭鹅的饮水量一天要增加10毫升,所以必须给足水。水槽或饮水器中越深越便于禽浸洗头部,保持清凉,饮用水温较低的深井水,适当增加饮水次数和饮水量。注意平时饮水器的维修和切忌不能断水。

8、科学饲喂。蛋(水禽)鸭鹅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3-23℃,肉(水禽)鸭鹅23--27℃。气温高于30℃,食欲与采食将受到影响。为此,早上加料提前,中午少喂,晚上加喂夜料,合理调整喂料时间,凉爽的时间(水禽)鸭鹅吃料多。另外,在高温天气时尽量避免转群、免疫接种等工作。

(二)体内降温

——抗热应激药物的添加

添加防暑降温的药物,就像我们吃老冰棍一样,在身体内部加个“制冷器”,可起到直接降温的作用。冰爽主要成分:冰片,薄荷,紫雏菊,多种氨基酸,牛磺酸,vc等。主要作用清热败火,清暑降温,增强免疫力。

五、(水禽)鸭鹅发生热应激的急救措施

1、放置通风阴凉处,同时给予清凉饮水。以减轻热应激对(水禽)鸭鹅群的危害程度。

2、通过改善饲养环境、科学合理调整日粮配方、添加参芪金维等综合性措施,可确保(水禽)鸭鹅安全平稳度过夏季。

3、要做好由于临时停电或者主风扇故障等紧急情况的应急措施。炎热季节,一旦发生停电,(水禽)鸭鹅舍内温度和湿度会快速升高。根据(水禽)鸭鹅群日龄的不同,一般在10到20分钟内就可能达到致命的程度。因此,一定要经常仔细检查温度报警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备用通风设备可以随时开启,定期检查和维护备用发电机,对于一些易损部件需要准备好备份(断路器/保险丝,皮带等)。

4、希望大家不要懒惰,等这边热死(水禽)鸭鹅了,才赶紧安装降温设备,要提前做到有备无患。在此,特别呼吁广大养殖户朋友们,要提前为迎战暑热作好充分准备!

除了热应激外高温季节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又是一年夏季的到来,烈烈的红日在天空中恣意的挥洒着他的热情,炙烤着整个大地,同时也在考验着整个养殖行业,对广大养殖户来说,年前,赚钱不赚钱,大家都过得比较轻松惬意,而这之后,行情的大起大落,疾病的频繁肆虐让养殖户们也是忧喜参半,欲哭无泪,欲笑还忧,尤其是夏季,原本只是简单的燥热,时至今日演变的却成了燥热与疾病交加,初产鸭的瘫痪、产鸭的猝死、坏死性肠炎等等的增多,让鸭群的死淘率呈上升趋势,是什麽造成了今天这一切呢?一.整体的改变
  1.大环境的改变人类不断的破坏各种生态环境,导致全球气候的变暖,被科学家称之为“厄尔尼诺”的现象发生越来越频繁,引起全球气候异常,该下雨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古怪的天气导致鱼类的死亡农作物的减产,使饲料原料大幅上涨。瞬息多变的天气也使疾病的季节性越来越不明显。而在我国75%的“厄尔尼诺”年内,夏季的雨带位置集中在江淮流域,高温高湿的环境使厌氧菌活跃异常,同时大规模的洪水使深埋地底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有重见天日的可能性。
  2.品种品中的不断选育,进化,使其生产性能不断优化,而抗病能力逐渐减退,同时营养的需求已不同原有的饲养标准。

3.人为造成的免疫抑制及免疫麻痹,使机体始终处于亚健康状态,剧烈的天气变化在大自然“适者生存,优胜劣态”的法则面前,庄严地充当着裁判的角色。

二.局部的方面(以近年高热天流行病学为例):1.初产鸭的瘫痪顾名思义是一种新母鸭病,主要表现产蛋率在20-80%的部分鸭只瘫痪,难产,在很大程度上她是产鸭猝死的一种慢性表现,一般若能及时挑出单独饲养,让其自由活动,大部分鸭可好转,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①育成期管理不善,使机体发育受阻,个体体重不达标,开产时,输卵管细,骨盆腔狭窄,造成难产。②开产时又急功近利,过早饲喂高峰期料,蛋白含量过高,由于个体发育不良,引起蛋滞留。滞留在输卵管内的鸭蛋,压迫坐骨神经,导致坐骨神经麻痹,引起瘫痪。③夏季,自然光照时间延长,造成鸭只性成熟过早,与体成熟发育不一致,元气不足,造成难产.④由于夏季高温,鸭群的采食量较低,钙、磷的摄入不足,再加上高温抑制矿物质的吸收,一些产蛋较好的鸭群由于没有充足的钙供应再加上育成后期钙储备不足,必须抽调骨骼中的钙维持产蛋所需,因而引起瘫痪。
  2.产鸭猝死也属于一种新母鸭病,发病鸭大多是刚进笼不久的新开产母鸭或高产鸭。主要表现夜间突然死亡。剖检表现有中暑的全部或局部表现。另外表现明显的还有肝脏的肿大易碎;腺胃的溃疡甚至穿孔,腺胃乳头流出褐色液体;肠粘膜脱落,内容物呈灰白色或黑褐色;肛门外翻;输卵管内有枚硬壳蛋的存在。由这些症状我们可以看出“热”是其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同是由于鸭体表散热较差,易出现热喘,这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破坏了肠道内的酸碱度,引起胃肠的溃疡,在产蛋状态下,鸭只不断努责,肛门外翻,回缩困难,引起外源性细菌感染,出现败血症变化。
  3.坏死性肠炎鸭群主要表现采食少,精神差,排“胡萝卜样”粪。剖检主要表现为小肠膨胀,外观发黑,内充满污黑色或黑绿色内容物,肠粘膜脱落易断,脾脏肿大。产鸭猝死试试伴发此症。她大多是由于密度大,不注意通风,高温天气,引起粪水蒸发,舍内湿度升高,而鸭体为了降温便直接通过饮水,加速排泄,在产鸭很多有“甩水”的毛病,从而使鸭舍形成闷热、高温、高湿的环境。造成肠道疾病的多发。引起肠粘膜的脱落,食物在肠道内消化吸收受阻,异常发酵,造成产气荚膜杆菌从大肠和盲肠逆行到小肠产生毒素所致。
  ……

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有意、无意,间接或直接日复一日造成的,时至今日我们又该如何加以改善呢?就大环境,品种对我们而言,我们无力掌控,但我们最起码可以做到:①作好鸭群各阶段的饲养管理,保证个体发育正常,最起码要保证85%的个体在体重指标内。②禽舍要保温防暑性能好,同时要保证空气对流,有利通风。③如无特殊原因,不要随意更改疫苗的使用方法,剂量及使用时间。④对在高温季节进入产蛋初期或产蛋高峰的鸭,在育成后期要提早适量补钙,以增加钙的储备。鱼肝油钙粉!⑤在舍温超过33℃时,要采取一些减少热应激的措施,如在饲料中加入冰爽,一些中药添加剂等等。⑥添加人工通风施设,如风扇,抽风机等等,特别是在温度过高而又闷热的天气,及有人采取对鸭群直接喷水更要注意加大空气的流通。⑦使用消毒剂,易在早晚进行,以防影响消毒效果。⑧在夜间12点—凌晨2点之间,适当加开半小时光照,让鸭群活动、采食、饮水。⑨在适当情况下,可以让鸭群饮服一定量的醋,以缓解体内酸碱平衡的改变,同时还能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个人观点,在以后的养殖中,随着各种因素的改变,也许我们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情形的复杂更要求我们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做起,逐步精细化、规范化起来,如此才能保证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