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盛夏,警惕高温中暑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较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炎热的夏天,如果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在高温条件下劳作或在潮湿、闷热的情况下工作、生活,都会中暑,那么,人体该怎样防止中暑发生呢?

1、为什么会发生高温中暑

1)在炎热的夏季或初秋,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2)当人们的身体无法及时补偿液体并适当地降温时,高温引起的不适或症状就会出现。当一个人的体温迅速升高时,过高的体温便有可能损害大脑及其他重要器官。

3)在高温的环境中,很多因素可以影响体温的自我调节。当空气湿度较高时,会阻止汗液的正常蒸发,从而妨碍身体迅速释放热量。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肥胖、发热、脱水、心脏病、精神病、血液循环不良、晒伤、处方药及饮酒等。此外,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也是中暑的常见诱因。

2、什么人中暑的风险最大

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同时应注意,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

3、怎样做可以预防中暑的发生

大量饮水

1)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mL),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

2)高温天气时,不要饮用含乙醇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患者,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大量出汗将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必须得到补充以满足人体正常的需求。如果人们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或进行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清凉且不含乙醇的液体(~mL)。运动饮料可以帮助人们在流汗的过程中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盐分与矿物质。如果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在喝运动饮料或服用盐片之前,应当咨询医生。

注意饮食及休息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防晒霜。如果一定要进行室外活动,要注意防晒、降温。可以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SPF15的防晒霜(UVA/UVB防护)。

详细计划行程

高温天气里应尽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在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者傍晚,并且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如果需在高温条件下行走或锻炼,请不要马上就进行激烈的运动。当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重且胸闷憋气,尤其是已经感到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甚至晕倒的时候,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或阴凉处休息!

待在凉爽的环境里

高温天气里应尽量在室内活动。如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使用电扇可以暂时缓解热感,然而一旦气温升高至>32℃,电扇对减少中暑发生则效果甚微。用凉水洗脸、擦拭身体,或待在空调房里是最好的降温措施。尽量减少炉灶、烤箱等的使用。如一定需要长时间使用炉灶、烤箱等,则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经常离开厨房,在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

关心高危人群

① 婴幼儿及儿童,更易受到高温的影响,并且更需依赖他人的帮助来安排适宜的环境和补充水分;

② >65岁的老年人,他们身体机能可能无法有效地应对、处理高温给身体带来的伤害,身体对温度改变的感知和响应会变得迟缓;

③ 工作或运动强度过大的人,有可能脱水,更易中暑;

④ 有基础疾病者,尤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或正在服用某种药物的人,如服用治疗抑郁症、失眠、血液循环不良的药物。

适应环境

温度突然的变化,如初夏的第一波热浪,会使人们的身体倍感压力。要让自己的身体慢慢习惯这样的变化。这样对高温有更好的耐受力。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应当有意让自己接触一些高温环境。适当关闭一段时间的空调,清晨或傍晚到户外活动。这样有利于锻炼自己的耐热能力。如果需要去更炎热的地方出差或旅行,请用几天的时间适应当地的气候,然后再进行那些强度大的工作或激烈的运动。

充分利用常识,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事

①少喝热水,少吃高油、高脂等难消化的食物。此类食物会增加人体内的热量,造成额外的负担。

②多喝水,并注意补充盐与矿物质。除非有医生的指导,不要擅自食用盐片。

③给自己及孩子穿着清凉、宽松的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④尽量避免正午时段出行、暴晒,不要呆在日晒强烈的地方,如广场、海滩。

⑤不要将婴幼儿、儿童或宠物留在停好的车里。⑥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丸。

(编者:医院王转)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温中暑预防与急救处理指南,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2(11):1-3

[2]陈振龙,乔子虹,王东明等。至年武汉市高温中暑情况分析。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4(33):-。

[3]张维,田凯红。体能训练中暑的对症治疗及护理,全科护理,,1(14):47-49.

精彩内容推荐:

1.炎夏热射病,患者转运需知!

2.夏日炎炎,谨防热射病

3.盛夏来袭,权威共识助力科学防晒

4.年世界无烟日“烟草——对发展的威胁”

5.睡眠障碍的治疗及护理

温馨提示

投稿邮箱:hulizixun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