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养生有1套每个热到昏厥的人,都需要这 [复制链接]

1#

三伏天到来后,全国各地开启了“火炉”模式,多地出现40℃以上的高温。当温度超过32℃、湿度超过70%时,就需要预防中暑了。

小编昨天已经和您说了中暑之后咱们应该怎么来处理,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如果中暑了才来治疗,那就需要体验过中暑这种痛苦,如果不想体验这种痛苦应该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趁热”跟你说说,怎么补上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中暑漏洞”,安然度夏。

高温天,室内也不太“安全”

空气不流通易中暑

室内相对湿度高,如果空气不流通,汗液难以蒸发,不利于身体散热,老人的发汗机能退化,在室内更容易中暑。

空调温度低也会中暑

空调为我们带来凉爽,但长时间待在温度低于26℃的房间,会降低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出门时更容易中暑。

听专家推荐解暑饮品

海曙国医馆中医学博士

王忠鑫

中暑最易盯上7类人

喝水少的人

水分补充不够,不利于身体排汗散热。需要提醒的是,喝冷饮并不能防止中暑,还会使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体内无法散发,使中暑的几率更高。

出汗太少的人

先天汗腺不发达,或使用了某些可能抑制排汗的药物,会让身体散热功能失衡,更易中暑。

腹泻的人

腹泻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过多缺水,进而引起中暑。

睡眠不足的人

熬夜或睡眠不足7~8小时的人,通常心肺功能较差,会影响排汗功能,不利于散热。

体型肥胖者

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不容易散热,比瘦人更容易中暑。

剧烈运动的人

运动会加速体内产生热量,运动量越大,产热越多,越容易中暑。此外,身体有大块肌肉的人,运动时产热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高危人群。

好胜心强的人

压力大、有强迫性格、事事求胜者,夏季容易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补上这些防暑“安全漏洞”

保持室内通风

不通风、室内温度过低,容易导致“室内中暑”。因此,室内要注意通风降温,并适当使用电风扇或扇子;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以免出门时难以适应。

喝水不可“牛饮”

天热口渴会让人不由得大口灌水喝,但这样会使水分在体内短时间积累,不利于吸收,导致中暑。

应少量多次补水。千万不要一次补充大量水(大于毫升)。建议先喝一两杯水,隔半个小时再继续补充。

外出别长时间戴帽子

夏季戴帽子容易出汗,帽子下形成湿热的小环境,令头部湿度提高,引发中暑。建议不定时摘下帽子,及时擦干汗水,给头部通风散热。

出汗时别立即冲凉

剧烈运动后或大汗淋漓时,不少人会立即洗个凉水澡,或者直接躲进空调温度开得特别低的室内,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

应该先休息15~30分钟,等体温恢复、汗液干透或微微出汗时再洗澡。

雨后*昏别着急出门

不要以为只有白天高温才会中暑,即便凉爽的*昏时分,如果湿度高,同样存在中暑风险,尤其是刚下过一场雨后。此时,建议少在户外活动。

“说了这么多,大家都补上这些“漏洞”了吗?虽说一直呆在空调房里不好,但是也不要为了省钱就不使用空调哦,毕竟天气炎热,还是需要空调进行一定的降温的~

《养生有1套》NBTV1每日首播17:42

重播23:08,次日早晨7:05,敬请收看!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处进入《养生有1套》专题页

指南在手,就不怕中暑了!还不快点个zan收藏起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