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6月2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李俊玲通讯员吴明顺张晴)这两日,港城气温呈持续走高,给市民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中暑事件频繁发生。据市急救指挥中心统计,6月25日-26日两天全市共出诊急救中暑患者12例,多以头晕、恶心、呕吐、肢体痉挛等为主,严重者发生晕厥。在中暑病人中,大部分为中老年人,年龄最小的患者23岁,年龄最大的患者82岁,中暑时间集中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发生地点绝大部分为室外。
25日13时30分,家住龙口市东海82岁的唐奶奶,长时间在室外活动,回家后出现头晕、全身无力,极度口渴等症状,测体温39.7℃,家属急忙拨打了,市急救指挥医院的救护车前往现场,急救人员到达后给予吸氧、输液等急救措施,医院进一步治疗。后经医生诊断唐奶奶为中暑。26日10时26分,开发区某工地上35岁男子在工作时出现头晕、抽搐等症状,工友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市急救指挥中心闻讯后调派附近救护车火速赶往,急救人员很快到达现场,给予吸氧、输液、降温等急救措施,医院进一步治疗,结合临床症状该患者诊断为中暑,由于抢救及时,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26日12时44分,莱阳市23岁*女士送完几单外卖回到店内后出现头晕恶心并伴有四肢抽搐等症状,救护车火速赶往现场,给予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治疗,由于抢救及时,患者病情稳定。
中暑是指由于高温或长时间热辐射作用使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发生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大汗、浑身无力及行走不稳,重症还可突然昏倒。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通风差、湿度大,则容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升高,长时间在外作业也容易发生中暑;另外近期媒体报道的被滞留密闭汽车热死儿童事件提醒市民,密闭的汽车也成为发生中暑的危险环境。
市急救指挥中心提醒市民尽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下的时间,因工作需要应采取通风、防晒、及时饮水和休息等防暑降温措施。一旦发现中暑病人,要及时拨打电话,在等待救护车期间,首先应让病人迅速脱离高热环境,移至通风良好的阴凉处,让病人躺下休息,解开衣扣,脱去湿衣服,向身体上喷洒凉水降温或用湿毛巾敷其头部、颈部、腹股沟等处降温,并让其饮用含糖和电解质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