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腾讯医典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又是一个“超长待机版”,从7月16日“初伏”开始,到8月24日“末伏(三伏)”结束,长达40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又闷的时段,全国很多地方开启了“蒸烤”模式。当气温过高,人体大量排汗但水分摄入不足时,容易导致中暑。
今天,医典带你了解,中暑都有哪些症状?该如何救治?
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的发生?
1、大量饮水
在高温天气里,无论运动量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如果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毫升),饮水应少量多次[1]。
注意不要饮用含乙醇或大量糖分的饮料(例如酒精饮料、含糖汽水、含糖甜茶等),这些饮料会导致人体失去更多的体液。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2、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运动饮料可以帮助人们在流汗时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盐分和矿物质。
3、注意饮食及休息
饮食尽量清淡,少食高油高脂食物。但要注意,人在高温环境下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应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
4、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
在户外,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衣服。如果一定要进行室外活动,要注意防晒、降温。可以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SPF≥15的防晒霜(UVA/UVB防护)。
5、高温天气尽量避免外出
如果一定要在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者傍晚,并且尽量多在阴凉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如需在高温条件下行走或运动,应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如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快且胸闷憋气,特别是感到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甚至要晕倒的时候,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
6、不要将婴幼儿和儿童单独留在车里
在太阳照射下,即便在车窗留有缝隙,车内温度还是可以在泊车后10分钟内上升近7℃,此时留在车里有发生中暑甚至死亡的风险,特别是婴幼儿和儿童,若被独自留在停放的车辆中,发生中暑、甚至死亡的风险更大。
审稿专家:刘业成
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