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为意外失去右手,曾感到自己的天都塌了;她在家人和朋友的关怀下逐渐走出阴霾,看到曙光;她用自己残缺的右手和无限的关爱为山区孩子编织围巾送去温暖,成为“冬日针爱”最暖的一道光;她,是九龙坡区*桷坪街道唐家湾社区的一名*桷义工,一位优秀的巾帼志愿者,更是一名自立自强的残疾人,她叫陈敏,今年56岁。
上个月,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8个部委、单位联合对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先进典型暨百名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评选中,陈敏获评最美志愿者。
人生的路有很多种选择,陈敏很感慨,庆幸当时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如今,我才能成为温暖别人的那个人。”
▲陈敏做义工
年纪轻轻出了意外
她的生活突然变成了灰色
正值中年的陈敏气色红润,走路风风火火,在*桷坪街道唐家湾社区,没有人不认识这位没有任何官衔,却大小事情都能找她的志愿者嬢嬢——陈敏阿姨。
“最近天气热起来了,卢婆婆,早点回家,不要中暑了。”
“小张,要是接娃儿有困难,你给我说,反正我下午也要接我孙娃子。”
……
8月2日上午,气温已经达到了35度,穿梭在*桷坪的大街小巷里,居民们热情地和陈敏打着招呼,在*桷坪唐家湾社区,说“陈敏”也许有人不认识,但说“一把手”就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她是谁。
时间回拨到年,这一年的正月初八,是生意人开市的日子,陈敏的丈夫在重庆铁路南站上班,而没有工作的陈敏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在当地开了个小小的抄手摊。
做抄手就要绞肉,陈敏回忆,绞肉的地方都是自助绞肉,为了让肉搅拌得更均匀,她伸出了手。也正是这个举动,让她的右手卷入绞肉机里,她很快失去了知觉。
不医院,最后,医院的医院,医院外,她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这个声音,是丈夫单位工会钟主席的声音,她一边忙着跑前跑后,一边和医生商量:“医生,你看,她还年轻,要是截肢了,未来的日子怎么办?能不能想办法帮她留住这只手?”
陈敏这下子才意识到,自己经历的意外到底有多大,闭上眼,脑海里的天空,慢慢地变成灰色。
▲陈敏协助社区搞好人口调查
颓废大半年
她被大姑子“骂”醒决定振作做人
经过专家会诊以及家属的商量,最终陈敏的右手从齐小臂处被截去。
看着纱布包裹的残肢,陈敏的眼泪一下子就从眼眶里涌了出来,医生刚好来查房,看见伤心不已的陈敏安慰她说:“未来的路还长,你丈夫还蹲在厕所门口哭,要是你都不坚强起来,以后怎么办?”
医生语重心长的话,恰好戳中了陈敏的软肋,躺在床上的她开始慢慢忍受着疼痛积极恢复训练,最终顺利出院。
出院后,没工作的陈敏又有些消极了,不习惯吃饭、不习惯写字、不习惯的一切开始围绕着她,她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打麻将上,成天不着家,不管孩子、不顾家人。
“为了这件事情,我和丈夫吵了这辈子最激烈的一架,他看不惯我的沉沦、看不惯我的破罐子破摔。”陈敏回忆,丈夫本来上班就很忙,下班了还要回家带孩子、做饭,而看着连吃饭都不想回家的妻子,将他的怒火彻底点燃了。
来劝架的大姑子一边安慰两人一边也“骂”了陈敏几句:“你像这样自暴自弃下去,要是离婚了,又能怪得了谁?”
大姑子的话很刺耳,却让陈敏开始思考,未来到底该怎么办?“麻将不能打一辈子,我这个家还要不要?我儿子还小,还需要我的照顾。”
她决定振作。
“只手”学会织毛衣
她从社区工作开始让自己变得积极
年,受伤两年后的陈敏,在唐家湾社区的帮助下,开始迈出新生的第一步——当楼栋长收垃圾费。
这是一份没有任何收入的工作,但好处是可以认识人,让自己变得开朗。
陈敏告诉记者,尽管周围邻居都是丈夫单位的同事,但要做到熟识确实不容易的,敲开第一户居民的门,别人看着自己的手,在得知她是楼栋长协助收垃圾费时,非常配合工作,连连说:“妹儿,二回缴费你说一声就是了,我们给你送来。”
一户一户地敲开,一家一家地认识,从最开始彼此之间只能点个头,到后面连家里的事儿,都要和陈敏说上几句,她的圈子从家里开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一次无意的机会,陈敏看到一位残疾人,同样失去了右手,却能灵巧地编织各种毛衣和围巾。陈敏和她交谈后了解到,织一件毛衣能有几十块钱的收入,“你看,我现在每天都有工作,搞都搞不赢。”忙起来了,就没心思想东想西了,想到这里,陈敏决定也学编织。
最开始,失去小手臂的右手很不灵活,不能像别人那样轻巧地绕线,棒针挨着截肢的端口痛得汗水直流。
慢慢地,陈敏开始掌握了编织技巧,她利用小手臂和身体的力量控制棒针,巧妙地解决了棒针不受控制的难题,另一方面左手协助好右手织毛衣,终于,一根像样的围巾在她的手里编织成功,自那以后毛衣、裤子,都成为她编织的对象。一件套头毛衣30元、一件开衫毛衣50元,“我怎么也没想到,受伤后,还能以这样的方式为家里挣钱、减轻负担。”
在那之后,陈敏还学会了做绢花,这种薄如蝉翼的绢花除了具有观赏价值,也并不愁销路。
而在做社区工作时,陈敏还发现,社区里有不少和她一样的残疾人,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心态低迷,“我走出来了,还要帮他们也走出来。”
▲独臂织女陈敏
免费教授编织技术
她开办工作室欢迎初学者
自己做社区工作的最大便利是组织能力很强,为了帮助这群人走出家庭变动的开朗阳光,陈敏一方面积极地联系社区的残疾人朋友及家属,发动、鼓励残疾人加入自己的手工绢花制作培训队伍,一方面,还不断地学习更高级的手工绢花艺术品制作,实现自我价值,充实自己的生活。
起初,刚开始的教学成果并不尽如人意,陈敏深感势单力薄,于是又联系社区志愿者老师多次进行指导,举办多期培训班,壮大的教学队伍终于培养出一批成熟的学员。
随着培训班规模不断壮大且手艺逐步提高,大多数学员都能独立完成手工绢花制作,陈敏又积极争取街道和区残联的支持,开办陈敏手工坊,专门制作出售手工绢花作品,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在位于唐家湾街道的陈敏工作室里,琳琅满目的绢花摆满了整个工作室,可以以假乱真的红桔、橘*色的凌霄花、粉色的月季花、具有使用价值的串珠做的纸巾盒……看上去特别漂亮。
“我们不但主动去发动他们学,凡是有愿意来学的,我们也都欢迎。”抱着这样开放的态度,陈敏的工作室做得远近闻名。
陈敏的工作还需要走家入户进行登记,没了右手,陈敏就学习用左手写字、做事,如今,她左手也能写出干净、整洁的字来。
陈敏的邻居万大嫂特别感谢她,“是她让我们知道,除了跳舞,我还能有一双巧手。”
▲陈敏教别人编织
为山区留守儿童织爱
*桷义工温暖了一座城
“有困难找*桷义工,有时间当*桷义工。”这是九龙坡*桷坪街道居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陈敏挂在嘴边的话,在困难的时候是*桷义工帮助了陈敏,陈敏一直心存感恩,主动要求加入*桷义工协会成为了一名志愿者,负责小区的环境卫生,铲牛皮癣,照顾社区老人……陈敏不断拓宽自己的公益道路。
年,*桷义工协会承办了全市“冬日针爱”公益行动,为凝冻山区儿童编织手套、围巾等御寒物品,作为一名*桷义工协会的志愿者,陈敏主动认领编织任务,不仅自己加班加点编织毛衣、手套,还动员身边的大妈大婶一同参与。
起针、编织、收针,在左手的配合下,针线上下翻飞,动作精巧娴熟,为了满足山区孩子的期待,陈敏每晚在家专心编织,常常不知不觉已经是凌晨,一个普通人很难做到的事情,她却做到了。
从那以后,她每年都会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有时甚至会和工作人员千里迢迢奔赴偏远山区,在寒冬中把毛衣和围巾亲手送到孩子们的手里……直到现在,她已连续7年参加了义务编织活动,编织围巾帽子百余套。
▲在社区铲除牛皮癣
针线勾勒幸福花
送的礼物别人当至宝
如今,在涂鸦街中心位置的“小火车”创业店铺上有一家“*票创客汇”,这是属于陈敏的创作空间,每周陈敏都会来这里进行针线艺术创作,也在这小小的隔间店铺出售手工艺品。
由于九龙半岛整体升级打造,“小火车”可能面临拆除,但是陈敏已经为自己和众多编织者们做好了未来打算,唐家湾社区学校将会为陈敏和编织者们提供一个免费的平台。
陈敏的妹妹在一家酒店做管理人员,几年前,妹妹将陈敏手工钩的一个斜挎包送给香港的客商,并告知这是自己残疾姐姐亲手钩织的后,对方对这个包格外珍惜。很多年过去了,去年底这位客商再回来重庆,还特地把包挎在身上。“这样的无价之宝,我要用一辈子去爱惜。”得到陌生人的认可,更坚定了陈敏做下去的决心。
目前,陈敏每月能拿到多元的退休金,虽然吃穿不愁,但她始终热衷于社区志愿服务,照顾家庭之余,还继续享受编织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将这份快乐分享给更多需要培养一技之长、想要给自己生活添光增彩的居民。“退休了空闲时间也有,我想能多教一些居民学会一门手艺,这样也可以丰富大家的生活”,陈敏说。
种种荣誉和志愿服务经历面前,陈敏反而更加平静。“我很平凡,做的事也微小,我只是简单想用自己柔软的力量温暖他人,潜移默化地感染身边人,用轻柔的绒线传递温暖、诠释善良”。
▲陈敏的工作室
人物对话:
我只是把自己那片天空抹成了蓝色
不介意别人异样的眼光,甚至不介意被人说自己“断手”,在陈敏的眼里,一切都很平和。
最初命运不公致残到最后站起来,陈敏在外人的眼里,是一个自立自强的典范,但只有她才知道,从跌倒到站起来的过程,有多痛苦。
学会织毛衣,只是人生站起来的第一步,但她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地去学习,人生才会看到更高的巅峰。
10几年前,残联组织残疾人学习电脑,“当时老师想的是,我们能学会开关机就行。”但没想到的是,她不但学会了打字,还能熟练地运用Windows系统、用excel制作办公软件,“就连走路,我都在背字根。”
今年疫情期间,陈敏和许多*桷义工坚守在社区,守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门。起初,有的居民不理解,想方设法躲猫猫,陈敏马着脸说:“人不能这么自私,为了这道防疫防线,哪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后来,大家变得很自觉,逐渐地加入到社区防疫的工作中来,为他们送水、送口罩。
陈敏很懂得回报社会,她记得当初钟主席为了她的手跑上跑下和医生沟通的样子,记得为了帮她走出困境社区做的努力,于是,在她邻居胡婆婆和丈夫失去子女,又不愿跟着孙子孙媳一起住的情况下,主动照顾老人,义无反顾地当起了“编外子女”的角色,直到为两位老人养老送终。
直到今天,胡婆婆的孙媳妇都和陈敏保持着很好的关系,“那些年幸好有陈敏帮我们照顾婆婆爷爷,要不然,照顾不了老人还要成为我们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有人觉得命运不公,让陈敏的天空成了灰色,但陈敏不这样觉得:“如果变成了灰色,我就把灰抹去,恢复它本来的蓝色,就行了。”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王渝凤摄影报道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