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养生,“三避”为先
1、避暑
高温环境下,人容易中暑,如果不及时处理,还会意识混浊、狂躁不安、昏迷等症状。
避暑应当注意采取的主要措施:
中午前后不要外出,尤其要避免暴晒。
避免剧烈运动和强体力消耗。
借助自然风、风扇、空调等降温。
2、避湿
高温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的湿度也与中暑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在夏季不仅要注意避暑,还要注意避湿。
避湿的主要方法:
远离潮湿环境。
借助饮食利湿,具有去湿作用的食物主要有: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仁米、扁豆、冬瓜等。
利用空调等设备除湿。
3、避寒
中医认为,夏季为了散热,人的皮肤毛孔开泄,最易感受风寒、风湿及湿热之邪,患上疾病。
避寒主要包括:
防腹中寒:一是要注意尽量进食温热饮食,不贪吃冷饮、冷食;二是睡觉时一定要盖“肚子”;三是早餐时适当吃点生姜,民间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是有一定道理的。
防躯体寒,主要是合理使用电扇和空调。
防头、脚之寒,夏季不要用冷水洗头,冲脚,易导致各种疾病。
夏天养生提示——饮食有节,少食生冷
夏季重在养脾,晨起空腹吃姜或喝一杯姜糖水是养护脾胃阳气的好办法。在中医理论中,脾负责将营养物质运化吸收并布散到全身,在五行中属土,喜燥恶湿。而夏季阴雨连绵、潮湿,人最易出现脾虚湿困。
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最好不要冰镇。解暑最好的办法是喝热茶。炎炎夏日,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编辑:*修宇
编审:王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