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
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提升不仅仅是对于小学体育教师而言的,同时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安全责任意识。当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过分调皮、不听指挥,或者存在嬉戏打闹等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时,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本就对力度和分寸掌握不好,再加上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体协调性较差,平衡能力不足,过度嬉戏打闹、相互碰撞等行为极易导致学生摔倒,从而引发各类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小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因此,对于类似行为教师应及时予以适当的批评和制止,并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这么做将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径[1]。同时,教师还应通过说教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这一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让同类不安全行为不再发生。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错误行为时及时予以适当的教育和提醒,让学生切实意识到的安全的重要性,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体育学习思想,认识到危险的事坚决不能触碰,从而将安全意识植入学生的思想深处,从学生的主观意识上降低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能力
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问题处理能力,是否能够在学生群体当中树立起一定的威信和形象,将直接关系着课堂纪律的维持效果。为了更好地管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纪律性,小学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真正从内心深处提高对本职工作和学生的热爱程度,并以足够的教学自信心和高涨的教学热情,投入到小学体育的教学当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小学体育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实际教学,真正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合理解决各种课堂违纪问题,建立高效的课堂管理,从而使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加和谐、愉悦,为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熟记于心,并对学生的病史进行细致的调查,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此类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避免因教学内容设置不当诱发学生疾病,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此外,小学体育教师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医学常识和应急处理方式,以便于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如学生的意外创伤、高温中暑、脱臼、抽筋等,这样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学生正确的救助,从而将学生的身体损伤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及时发现学生出
现的各种异常状况。例如,一些学生在上课前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与家长或其他同学发生争执,从而带气上课,这种不良情绪一旦被带到课堂之上,学生的表现将会不受控制,甚至会作用在其他同学身上。因此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应及时予以适当的批评和引导,通过鼓励和夸赞其闪光点,帮助学生科学地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再比如,有的小学生不善言谈,在进行一些并不适合自身身体素质的
体育项目时,即使有些吃不消也不愿告诉老师,因此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应当多留意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身体异常,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学生的身体受到损伤。
三、熟识学科特点,加强安全预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师生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