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浙江持续高温,截至昨天12时,浙江已发布51个高温红色预警,刷新历史记录。医院了解到,近日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已有死亡病例。医院急诊科医生吴建荣表示,“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6日下午被工友送来,他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已经休克。”经检查,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并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过31个小时抢救,于8日凌晨去世。据统计,医院近一周已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名70岁女性在家没注意防暑,午睡时出现高热、意识模糊,送医时体温达42.5℃,多脏器衰竭,目前仍在抢救。“这两天急诊收治了10多例中暑患者,包括一名严重的热射病患者。”浙江大学医院急诊科医生表示,这名热射病男性患者56岁,10日在工地户外作业时出现头晕、呕吐等,送医时体温41℃,意识不清,经治疗正慢慢好转,但因肾功能受损仍住院治疗。据了解,浙江大医院急诊近日每天接到热射病患者,就诊者中的年轻人多为劳力型热射病,老人为非劳力的经典型热射病,不及时治疗后果都很严重。7月初,杭州一名40岁的跑步爱好者在西湖边晨跑后倒地昏迷,被诊断为热射病。澎湃新闻医院了解到,该男子送医体温41℃,经急诊抢救脱险。另据绍兴市卫健委数据,6月1日-6月24日,该市报告中暑病例12例,其中重症中暑1例;6月25日-7月7日新增报告中暑病例例,其中重症中暑13例。多地收治热射病患者7月以来成都也开启了“蒸烤模式”,连续多日高温橙色预警。医院获悉,7月10日,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去世。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余海放说,同一天接诊多名热射病患者的情况并不多见,其余两名患者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出现了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肝脏等多脏器衰竭。据介绍,这3名热射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0余岁、40余岁和60余岁,其中年轻的两位患者均是户外工作者,年龄稍大的患者发病时正在湿热的厨房做饭。7月12日,医院获悉,一名37岁的装修工人连续工作4小时后,头晕、频繁呕吐,被确诊为热射病。据了解,这是今年南京首例热射病患者。什么是热射病通俗地理解,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来源/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翟玉静葛艳茹
值班编辑/隋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