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心理医生梓宸爸爸~
当了父母才明白,孩子就是我们眼里的全部。每次带小梓宸在小区里玩耍,我都会跟得紧紧的,确保孩子在我的视线范围之内,为此,还被邻居宝妈嘲笑过。
有一次,我带小梓宸在小区散步,有个小朋友拿着玩具跑过来叫小梓宸一起玩,两个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我就跟在后面看着。
这时候,邻居宝妈一个人坐在长凳上,边抠着手机边笑着说,“孩子都那么大了,哪里还用跟在屁股后面跑?我儿子比你儿子还小,他经常一个人到处跑,玩累了就过来找我了。孩子就应该让他自己玩,才能既懂事又会玩!”
听完邻居宝妈的话,我是真心不赞同,“孩子毕竟还小,安全意识不到位,怎能拿孩子的安全开玩笑?”
邻居宝妈听了,嘲笑道,“小区里能有什么危险?你不放心那就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当个奶爸吧”,当时,很多宝妈和宝爸都哄然大笑。我也没多说什么,只说了一句,“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没想到,我所说的时间并不长,在我们争论完的第五天,邻居宝医院了。原因就是,她儿子在井盖上蹦蹦跳跳,结果井盖晃动,把孩子腿夹伤了。所幸,井盖没有碎裂,孩子也没有掉下去,只是腿上有点擦伤。讲真的,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是真的为这个孩子捏了一把汗,因为太幸运了。
01除了井盖不能踩,还有不少“隐藏危险”对娃虎视眈眈,父母要上心
相信大家都看到过3岁男童坠入下水道的消息,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孩子踩井盖引发危及生命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却还是一次又一次的出现,不得不承认,有些家长的心是真的很大。
我想说的是,与其抱有孩子不会发生意外的侥幸心理,还不如提前为孩子做好安全防护。因为,除了不能踩井盖,还有很多“隐藏危险”对孩子虎视眈眈,父母一不注意,孩子就可能受到伤害。在这里呢,给大家分享几个常见的隐藏在孩子身边的危险,希望家长们都能上心。
1、“安全绳”
很多家长带孩子出门,害怕孩子走丢了,就用所谓的“安全绳”把自己和孩子拴在一起,这样孩子可以自由地在周边活动,家长也可以空出双手乐得轻松。可是,“安全绳”并不一定真的安全,尤其是进出电梯的时候,如果孩子跟家长一个在电梯里,一个在电梯外,很容易发生危险。
2、小区道闸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消息,一位宝妈带两个孩子进小区,为了抄近路,就带着孩子从道闸边上穿过。宝妈是知道从道闸边上过去的,两个孩子却想从道闸里面钻过去。第一个孩子顺利钻过去了,第二个孩子脑袋刚钻过去,就有车辆过来了,道闸直接抬了起来,把孩子的头夹在里面了。
3、小区喷泉
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水,小区里的喷泉,就成了孩子们的首要选择。但是,一方面小区喷泉下面铺的都是瓷砖,很容易滑倒;另一方面,还有可能有漏电风险,容易电到孩子。
02该怎么防止孩子受到伤害呢?
相信很多家长跟我邻居宝妈一样,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遇到意外。但是,国内一项针对幼儿园的研究发现,超过50%的孩子对于身边的危险因素浑然不知,接近三分之二的孩子“喜欢从阳台窗户上往下看”,认为“过马路的时候汽车不敢撞我”,“喜欢在没有大人的时候跑去玩水”。
所以,真心想劝大家一句,提前预防远大于事后弥补,不要等孩子出事了才去后悔。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用过早地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其实,0~12岁是培养孩子安全意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特别容易出现人身危险的时期,父母们要重视起来。
我们不要总是对孩子说教,一方面,说教并不一定管用,因为我们对孩子说教,孩子并没有直观感受到危险,并不一定有用;另一方面,孩子存在逆反心理,你越说,孩子可能越听不进去,还有可能跟你对着来。
所以呢,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孩子喜欢的绘本、游戏等,给他传递安全知识,提高他的接受度。
0~6岁的孩子,给大家推荐这套《儿童安全教育3D立体游戏翻翻书》,自从有了这套书,小梓宸连他最爱的工程车都丢在了一旁,每天都把这套书拿在手里翻看。而且,看了几周之后,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过马路不再横冲直撞、去公共场合会牵着爸爸妈妈的手......
这套翻翻书包含4册,分别是《居家安全》、《公共安全》、《交通安全》和《出行安全》,23个小的日常生活场景,70多个游戏互动环节,多个文字提示,几乎覆盖了孩子能活动的所有场景,全面呵护孩子安全。
很多妈妈们都担心,书买回去了孩子不愿意看,知识学不到钱也浪费了。但是,这套游戏书,一买回来孩子就爱不释手了。可以翻、可以拉、可以滑,既可以锻炼孩子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孩子对安全防护的印象。
家有小宝宝的建议带孩子看一看,给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安全的种子,链接我放在下面了,保证正版~
6~12岁的孩子,建议父母给孩子看一看这套《儿童自救手册+儿童避险手册》,这套书共有2册,把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件、紧急事件和危险事件进行了细致分类,用拼音+彩图的形式,教会孩子怎么处理突发危险,怎么避免意外伤害。
这套书分为避险和自救两大主题,避险主要教孩子规避风险,自救主要教孩子正确处理危险,给孩子的安全加上双重保险。
内容涵盖面广。针对户外的,有“如何躲避恶狗追赶”、“如何识别*虫”、“如何应对*蜂”、“什么样的虫子有*”等等;针对户内的,有“遇电梯故障怎么办”、“伤口出血如何处置”、“烫伤如何处置”、“家中失火怎么办”等等;针对急救的,有“中暑后如何处置”、“鼻子出血怎么办”、“吃东西噎住怎么办”、“鱼刺卡住怎么办”等等。
梓宸爸爸建议,家里有6~12岁孩子,一定要给孩子准备一套儿童安全避险和自救科普书,保护孩子安全,链接放在下面了,保证正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持有家庭指导师证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专注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每天分享现代化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
猜你还想看:
小学成绩好只是假象,想要孩子初高中都名列前茅,父母要狠抓两点
为啥高智商的娃都喜欢玩拼图?其中有3大好处,不少家长还不知道
人贩子落网后坦言,有一类娃他们不愿下手,费时费力还不一定得手
4岁女儿从目不识丁到识字量大爆发,宝妈仅用了3个方法,简单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