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蔚俊:大棚补贴缘何成为“唐僧肉”?
4个月时间内,由瓜菜大棚建设财*补贴资金牵出的腐败案,让海南省12名农业局正副局长“落马”,涉及9个市县,几乎占到全省市县的一半,涉及违法违纪金额超过1亿元。(11月25日 新华) 全省12名农业局正副局长因瓜菜大棚建设被撂倒,这样的事件着实让人震惊,除了对当事人因贪腐断送*治前途感到惋惜外,几乎占到全省一半的市县涉案的事实,不禁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是什么原因让大棚补贴成为“唐僧肉”,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多市县在未经“统一思想”的情况下齐刷刷涉案呢? 应当说瓜菜大棚建设财*补贴,这个*策的根本出发点无疑是好的,正如新闻报道说的那样,如果大棚真正按预期建设完成后,将有效的弥补当地对蔬菜的刚性需求。然而,在涉案的官员哪里却不是这样认为的,这项*策早已划入其“私人领域”,并成为敛财的“商机”。大棚补贴缘何成为“唐僧肉”?当这样令人无奈的境况发生后,除了习惯性的归结为涉案干部思想素质不高、欲望太重等等“老得掉牙”的原因外,其实真的应该反思个中发生的真正原因。 从新闻报道中,不难发现,之所以个别别有用心之人得逞,涉案官员的干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打招呼、批条子……无疑是这些人的真实写照,这也印证了,一旦官员有了“权大于法”的“贪胆”,就没有什么不敢做的。 而相关的部门也应该反思:为何只有到了项目完结的时候才要进行审计呢?如果把审计、纪检等监督手段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某种程度上就会形成高压态势,让那些面对大体量的财*补贴时,少了一些“蠢蠢欲动”的“贪欲”。 涉及9个市县,12名农业局正副局长“落马”,大棚补贴成为名副其实的“唐僧肉”,追根溯源还在于预防腐败的机制和体制建设的薄弱。这个事件警示相关部门,应加快对廉*风险点的排查,提前制定风险点规避措施,并逐步形成严密的预防腐败的制度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腐败的发生。
作者:赵蔚俊
:魏霭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