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上党晚报
高温天
如何防暑成了市民关心的话题
6月25日
医院
中医科王雷霞医师告诉记者
夏季气候炎热,出汗较多,容易上火
在此时节,祛湿解暑非常重要
同时提醒大家
外出活动时
要带好防暑装备,及时补充水分
勿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
户外工作者要注意调整工作时间
避开中午时段地表温度较高时作业
王雷霞医师告诉记者,夏至后,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湿热较重。所以,祛湿解暑非常重要。很多人都知道绿豆汤可以清热解暑。其实,除了喝绿豆汤,夏天也是喝姜枣茶最好的时候。姜枣茶不仅可以健胃、排湿、驱寒,还能养血补气。进入伏天后,不要喝冰镇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促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很多人冬天怕冷、手脚凉都是由于三伏天不注意而导致。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
“高热天气下,任何人都有可能中暑,甚至患上热射病,尤其是户外高温作业人员,更要注意个人防护。”王雷霞医师介绍,高温引起的中暑主要有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种。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恶心、心悸、大量出汗等。重症中暑即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造成机体体温超过体温调节中枢控制范围,体温超40℃,并伴有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功能受损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王雷霞医师建议,在炎热的环境中,应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尤其是在高温环境进行体力劳动或室外运动的群体,每小时至少喝2杯—4杯温水(毫升—毫升)。同时,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忌过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要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可选择9点前或傍晚6点后到户外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建议家中常备藿香正气水、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
如果周围有人中暑,要如何紧急处理呢?专家建议,应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湿透的衣服,换上干衣服。用凉水擦拭身体等方式迅速给病人降温。意识清醒的病人可饮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另外,除了饮食上注意外,中医的“冬病夏治”也是极好的选择,7月16日即将入伏,在夏季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温阳利气,祛散伏痰的功效,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这也体现了中医学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