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广西男孩阿强,父母常年在广东打工,他从小就在外公外婆的照顾下成长。虽然外公外婆对他关怀备至,但父母的陪伴缺失始终是他心中的遗憾。年的一个夏日午后,阿强放学后和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大家正玩得尽兴时,一只黑色的流浪狗突然闯进了校园。阿强和同学们受到惊吓,四散奔逃。阿强跑得较慢,不幸被这只狂躁的流浪狗扑倒在地,手臂被狠狠地咬了一口。
阿强的哭喊声引来了老师和保安,他们迅速将狗驱赶开,并把阿强医院。医生对阿强的伤口进行了处理,并告知外公外婆,需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医院没有相关疫苗储备。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这种病毒具有高度的嗜神经性,一旦进入人体,会迅速沿着神经末梢向中枢神经系统传播。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包括狗、猫、狼、蝙蝠等。在我国,90%以上的狂犬病是由狗引起的。这些动物通常在感染病毒后,通过咬伤、抓伤或舔舐人的伤口,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然而,外公外婆觉得阿强的伤口看起来不算严重,医院路途遥远,费用也不低,便决定先观察两天看看。医生再三强调狂犬病的严重性和及时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但外公外婆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两天后,见阿强没有出现异常症状,外公外医院接种疫苗。医生告诉他们,阿强这种情况属于暴露后预防,需要按时接种5针疫苗,每一针都有严格的时间间隔,不能延误。外公有些不耐烦地说:“打这么多针,孩子多遭罪啊,能不能少打几针?”医生严肃地解释道:“狂犬疫苗的接种程序是经过科学研究和实践验证的,不能随意更改。每一针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是为了确保身体产生足够的抗体来抵抗狂犬病毒。”外公听后,不再吭声。阿强顺利地接种了前四针疫苗,期间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外公外婆以为没事了,便放松了警惕。一天,阿强在学校上体育课时,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头晕乏力。老师以为他是中暑了,让他到阴凉处休息。但阿强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开始出现怕风、怕水、吞咽困难等症状。老师赶紧联系了外公外婆,医院。医生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询问病史,初步判断阿强可能感染了狂犬病毒。外公外婆难以置信,说:“孩子已经打了四针疫苗了,怎么还会感染?”医生解释说:“虽然接种了疫苗,但如果没有按时、全程接种,或者在接种疫苗前病毒已经侵入神经系统,都有可能导致感染。”进一步的检查结果证实了医生的判断,阿强确实感染了狂犬病毒,而且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医生立即展开全力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阿强的生命。得知这个噩耗,阿强的父母连夜赶了回来。他们悲痛欲绝,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们质问医生:“我们的孩子明明打了疫苗,为什么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
剩余46%未读最低0.29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