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去世的那年,林巧稚才5岁。
其实林巧稚知道妈妈对自己其实谈不上有多喜欢。刚出生的时候,妈妈一看生的又是一个丫头,家里已经有了一男二女,就随手把她放在了一边。那是冬天,海风呼啦啦灌进了老屋,她冻得嘴唇发紫,幸好爸爸回来及时,把她紧紧搂在了怀里。
其实妈妈不是不爱她,妈妈想要的是男孩儿。在那个重男轻女的社会里,生个女孩儿,怎么会不让妈妈懊恼还有自责。可是爸爸却对林巧稚喜欢得紧,他已经40岁了,算是中年得女,对这个姗姗来迟的小女儿,他实在是喜欢。
再看看怀里这个孩子,长的是小巧玲珑,娇好可爱,于是就对妈妈说,我们叫她林巧稚吧。
可是没过几年,在家里忙里忙外的妈妈就因为宫颈癌去世了。那时候的林巧稚还太小,她不知道母亲为什么突然走了,只知道母亲得的是妇女病。
如果医生能治好妈妈,那么妈妈是不是就不会走了?
可为什么没有人来为妇女治病呢?
这个想法在她的心里成了一个结。而这个心结始终让她无法释怀。
她在心里就暗暗下了一个决心我要成为一个专门为妇女治病的医生。
林巧稚的爸爸林良英是从南洋回来的华侨,接受过西方的先进教育。所以对于女儿的教育,他有自己的看法。
他把林巧稚送进了教会创办的学校,在那里她学习英语,还学会了自强自立,也是在那里她遇到了改变了她一生的女老师玛丽卡琳。
玛丽卡琳给林巧稚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她告诉林巧稚女子并不是不如男,女子也可以有自己的梦想,也可以顶起半边天。也就是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林巧稚更加坚定了自己学医的理想,她要为那些受妇女病伤害的女人找到一条出路。
年,全国医学最高学府北京协和医学院将在全国招收学生。听到这个消息的林巧稚是兴奋的,她决定要去试一试。
但是家中的意见却出现了分歧,认为协和医学院要读八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早晚还不是嫁人。好在父亲支持她,并为她东拼西凑准备了路费。
那年夏天,从没出过远门的林巧稚离开了家乡的小岛,乘船去上海报考有着教会背景的北京协和医学院。
那天,上海的天气十分炎热,考场中,因难耐酷热,与林巧稚同时参加考试的同学余琼英竟因中暑晕倒在了考场上。因为是女同学,所以在场的监考老师,没办法及时给予救治。
林巧稚在学校学过急救,她马上放下手中的笔,上前查看,并做出判断,这个女同学是中暑了。她立即把晕倒的女生安置到阴凉处,并喂了一下水,前后处置的时间不过10分钟。
可是等到她回到座位,交卷的铃声已经打响了。最有把握的英语,林巧稚没有答完。
但她没有丝毫的后悔,因为在她的心里,救治病人远远比考试重要。
考试完后的林巧稚回到家中后,家人紧张问情况时,她只淡淡说:“没答完,肯定考不上。”却只字未提她为何未答完。
考不上就准备嫁人吧。家里的情况已经十分艰难,母亲去世以后,父亲又再婚生了6个孩子,看着下面嗷嗷待哺的弟弟妹妹,尽快嫁出去,至少可以减少家里的负担。
可是当医院念想的林巧稚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会在一个多医院的录取通知书。
直到后来,林巧稚才知道,原来考试当天她的行为全部被当时的主考老师看在了眼里,事后,还专门去查看了她的姓名。在这位考官的心里,能够舍己救人的行为本身就比考试成绩要重要。
主考官把这件事写成了报告递交上去,后来通过查阅,发现林巧稚除了没答完的英语,林巧稚其他的科目也是十分优秀。经过综合考虑,协和决定破格录取林巧稚。
但不管最终的结果是怎么样的,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尚未学医的林巧稚已经具备了一个医生的基本素质,那就是病人大过天。
林巧稚十分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
学校的条件十分好,相比当时其他学校的宿舍,这里可以说是相当的宽敞:两个人一个房间,床铺,书桌,书架,卫生间一应俱全。
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学生不用为任何生活琐事操心,衣服被单换下来,有工友送到洗衣房洗好再熨烫平整后送回房间。吃饭有专门的食堂,学生只需要安心学习,其他的一切都不用操心。
当然这里费用也很高,如果拿不到奖学金,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需要元。而在当时的北京,贫穷人家三块钱就可以维持一个月。面对高昂的费用和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林巧稚不敢有一丝的松懈。而离家前父亲曾经对林巧稚说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更成了林巧稚求学期间的最大动力。
可是条件好的同时,也意味着,医院的学习要求十分苛刻。
协和规定,正式入学前要先读三年预科。在这三年中,不仅要完成将近小时的六门课程,而且每门要达到75分才算及格。一门主科不及格留级,两门不及格除名,没有任何的补考和商量的余地。
那时候学生宿舍是晚上10点熄灯,但一过了12点,总电闸又合上。而为了学习,林巧稚就常常在12点之后把电灯罩上纸,悄悄地继续看书。
整整八年的苦读,林巧稚学习成绩一路领先。到年毕业,林巧稚的成绩高居榜首,获得了协和医学院毕业生的最高荣誉,每届只有一个的文海奖学金。
对于这个优秀的学生,各个科室的主任都抢着要,可是面对这些抛过来的橄榄枝,林巧稚却一一都拒绝了。
医院的领导说,我要选妇产科。
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不理解。因为干内科明显比妇产科有前途,对于林巧稚的前途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他们纷纷劝说林巧稚,不要干傻事。
但林巧稚却说出了自己的原因,妇产科是她从小的梦想。
这还要从她小时候的这个结说起,小时候她只知道母亲是因为妇女病去世的,可直到学医后,她才明白夺去母亲生命的竟然是宫颈癌。
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新生儿的死亡率高达27.5%,其中多数死于可以预防的破伤风。产妇死亡率为1.76%,死因多为产褥大出血这些可以避免的产科疾病。
接生不卫生,接生手段落后,对于妇产科疾病的不重视,是造成那个年代女性死亡的重要帮凶。
母亲总共生了四个孩子,由于那时候生孩子都是随便找个有经验的接生婆,所以女人生孩子都是撞大运。而生了4个孩子的母亲,早就因为之前生孩子得了妇科疾病。
可是那个时候没有人可以为母亲治疗。林巧稚甚至想到过,母亲的病可能就是这样耽误的,由一般的妇科顽疾拖到最后成了不治之症。
所以林巧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妇科。她渴望通过自己的选择改变一些就医现状和人们对妇产科偏见,为深受疾病的广大妇女寻求一条出路。
林巧稚的初心打动了所有人,医院的聘书。
拿到聘书的时候,林巧稚十分开心,可是当打开聘书仔细一看,林巧稚却惊呆了,只见上面写着:
“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这样的聘书在今日看来是极不人性的,可在当时却似乎并未有太大不妥。实际上,聘书上之所以明确写明“若任职期间结婚怀孕、生子就解聘”,乃是因为老协和的管理者认为:
在医生这个最需要极大付出的职业里,没有女人可以同时扮演好贤妻良母和职业女医两种角色,所以只能二选一。
甚至在那时候的协和,女人一旦结婚生子,马上就会被调离一线岗位,连助理医师都做不成了。
事业和家庭,摆在林巧稚面前的是两难的选择。
可是林巧稚没有想太多。她选择了后者。
其实那时的林巧稚完全可以选择放弃,或者在协和博取了一定的名医院结婚生子,凭借她的学历和成绩,到哪里都会成为受欢迎的医生,但最终她还是自愿留在了协和,选择了妇产。
很多人想不通林巧稚的选择,因为没有女人不渴望爱与被爱,没有女人不憧憬浪漫,谁也不想一辈子孤独终老。我想林巧稚也一样。
可是我觉得林巧稚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除了对协和的归属感以外,还有就是她心中那颗对患者的爱以及责任。
这并不是我的空想,早在年出版的《林巧稚》一书中曾提到,林巧稚曾经在学姐的撮合下,和院里的内科医生有过一段朦胧的恋爱,但是随着她远赴英国进修,这段恋情最终不了了之。后来多年后,林巧稚的朋友问她为什么不离开协和,找个人托付终身。她说:
我要是结了婚,就要养育孩子,照顾丈夫,操持家务,可一旦我那样去生活,还能做个称职的医生吗?为了病人,我选择了协和,为了事业,我决定不结婚。
选择决定命运。在林巧稚的生命中,曾经有无数次这样的选择,但是每一次她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她的事业。而对于她的选择,她也从来没有过后悔。
冰心在关于林巧稚的文章中曾这样描述:
林巧稚的皮肤很黑,说话做事敏截了当,有着和男人一样的思路,她的敏捷的双手接下了成千上万的中华民族的孩子。
成千上万是一点也不夸张。
林巧稚一生接生过5万个婴儿,这其中包括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健,冰心和吴文藻的孩子等等等等。
当时协和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内科有张晓谦,外科有谢元福,妇科有林巧稚。而在这些中国专家中,林巧稚是唯一的女性。
那时候来就诊的妇女都喜欢找林巧稚看病。她的桌案上也总是堆着一大摞病例,每一天她都在忙碌中度过,甚至连吃饭都会忘记。
就连生日,她也会坚守在产房一线。林巧稚说:
“当小宝宝在我生日的时候降临人世,那哇哇的啼哭声是最动听的生命赞歌。对我来说,那是最好不过的生日礼物。”
每一个由林巧稚亲手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会有她的英文签名“LinQiaozhi’sBaby”。这位无数次从鬼门关抢过产妇和孩子性命的医生,后来还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生命天使”。
可是这样一个“生命天使”在成为医生之初,却面临着丢饭碗的选择。
那是年的圣诞节,大雪已经下了一天一夜,病房的玻璃上结了厚厚的霜花。林巧稚隔着霜花向窗外看了看,她突然意识到,前天的生日自己竟然忘了过。
可那又怎么样,学医这么多年来,对于自己的生日,她从来是毫不在意的。而且今天晚上,医院里只有她一个人留守,其他的医生都出去参加圣诞派对了。
可圣诞节并不意味着没有病人,林巧稚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她把所有的病房查过一遍,把所有的病人资料整理好,抬头一看,才发现现在已经是深夜时分。
她伸了个懒腰,正准备稍作休息,急诊室却突然送来了一位产科急症患者,“快,林医生,快来,这里有个紧急的病人……”
林巧稚马上打起精神,赶到病房,却发现病人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
通过检查,林巧稚判断患者为宫外孕,需要马上手术。可是当时林巧稚只是助理住院医师,没有手术权限,于是她第一时间就拨通了妇产科主任的电话,可是电话接通后,里面的声音却很嘈杂。林巧稚心中暗道不妙,主任可能在参加派对。
果然妇产科主任告诉林巧稚,她很抱歉,因为距离太远,医院。
林巧稚陷入了深思,怎么办?
首先外面的雪依然很大,医院根本来不及,更何况她的病情也刻不容缓,不容有任何的耽误。可再这么耽搁下去,病人将会有生命危险,作为医生,林巧稚不能放手不管,她决定立刻收治,自己来做主刀医生。
在此之前,她虽然作为助手参加过许多次手术,却没有独立完成手术的资格,所以这回是她平生第一次主刀。
她深深吸两口气,心里却很稳,情况紧急,她马上通知手术。站在手术台上的她一边操作一边想着手术的步骤。她想到了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甚至想到了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并发症。可她唯独没有想到,万一手术不成功,她会承担怎样的责任。
但是对于这次越权操刀,林巧稚心中没有丝毫犹豫。她心中十分明白时间就是生命,她从小的理想就是为病人排忧解难,而现在难题交到了她的手里,她又怎么可能推脱不管。
她心中自始至终没有想过自己,她满心都是病人。责任,她愿意承担,因为一个连责任都不敢承担,畏首畏尾的医生绝不会是个好医生。病人上了手术台,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但是既然病人相信自己,那么她绝对要做到最好。
最终手术完成得很成功,病人得救了,林巧稚也没有因为这个手术而受到责备。
她用这台手术证明了自己的“医者仁心”,也用这台手术证明了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一台手术,更用这台手术证明了她不但医术高超,还是一个有担当的医生。
林巧稚这次危难间的手术让她得到了更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