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治日报
惠民政策落地参保患者受益
中医治疗门诊费用报销比例高达60%
本报讯近日,长治市医疗保障局、长治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推出一项惠民政策,我市将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治疗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从11月9日起,患者因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腰痛、肩周炎、脑梗恢复期、脑出血恢复期等疾病进行针刺、灸法、推拿、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发生的门诊费用,均可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统筹基金支付比例高达60%。
据了解,根据《长治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关于印发的通知》(长医险〔〕49号)精神,医院制定《关于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治疗纳入医保支付的管理办法》,实行责任医师管理,办好中医特色护理门诊,落实医保惠民政策。经责任医师诊断参保患者符合规定病种的,为患者建立门诊病历并填写《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治疗待遇认定表》,严格按照病种的适应证填写简要病历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方案并签字确认,对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或当面)告知。
参保患者持中医门诊病历及《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治疗待遇认定表》到医保窗口进行审核,医保科签章确认并将基本信息录入医保系统,确保参保人员及时享受待遇。
医院作为我省建院医院,于年正式入选“医院建设项目”,连续多年承办我市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成熟完善的中医综合治疗技术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杨柳)
相关中医适宜技术:
火龙灸。火龙灸形似火龙,是一种独特的大面积灸法,其通过大面积渗透的温热方式使经络畅通,激发经气,内达脏腑,外通肢节,从而达到强壮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通络开痹、活血化瘀、引邪外出等作用。适应体质虚寒、颈肩腰背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经、月经不调、肾阳亏虚导致的腰膝酸软、泄泻等虚寒证等。
平衡火罐。平衡火罐是将平衡针理论与火罐技术相结合,调动人体自我修复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经气、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泄热、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等功能。适应亚健康人群疲劳综合征、颈肩疼痛、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湿证。
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蜂蜜、姜汁等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适应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等。
刮痧。刮痧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使用石刮痧板或铜砭刮痧板,采用相应手法,刮拭相关经络、腧穴,皮肤局部出现红色或暗红色痧点或痧块,使腠理疏通、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适应头痛、感冒、中暑、小儿食欲不振、肩颈背疼痛等。
腕踝针。腕踝针是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病的方法。其特点是见效快、无痛苦、易操作、取穴少、疗效好、治疗范围广等。适应各种痛症,如各种急性扭伤、手术后疼痛、换药疼痛、痛经、肾绞痛等。
督灸。督灸疗法是一种通过在督脉脊柱之大椎穴到腰骶腧穴段进行隔姜灸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其通过在督脉的综合治疗作用激发、协调诸经,发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抗御病邪、培元固本、调整虚实的功效。适应免疫力低下、中风后遗症、亚健康状态等。
耳穴压豆。采用药籽或菜籽等物品贴压及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通经活络、调节气血、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法。适应各种痛症。
隔物灸。隔物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隔上某种药物,不使其直接接触皮肤的一种施灸方法,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适应颈腰疼痛、腰肌劳损、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力下降、体虚畏寒、腰膝酸软等阳虚症状。
雷火灸。雷火灸是使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陈、干姜、羌活等十几味中药粉末制成的灸条,通过燃烧产生热辐射力和远近红外线,再经过施灸人员的各种手法,作用于不同的经络和腧穴,加强药物的吸收,从而起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扶正祛邪的效果。适应各种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