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各大高中里,有很多特色班型,各有千秋,但要说到”精品班级“,必须要数钢都中学的精品班级
钢都中学着重打造精品班级,着眼在“精”,着力在“优”。目前每班人数不会突破30人,施行“一班一策、一生一案”,对每名学生量身打造成长方案,度身定制高考目标,人数精、备考精、辅导精、批阅精……着意打造精品班级,着重实施精英教育,让每名学生都成为社会精英。
年科技创优班由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数学硕士陈静老师担任。该班35名学生中,19名考入重点大学。特别是全校闻名的“三剑客”:丁逸飞、张子睿、艾正,均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大学,2人考入武汉理工大学,1人考入华中农业大学。
年科技创优班由武汉市优秀班主任、物理名师周天厚老师执掌。全班28名学生中15人考入重点大学。
年人文创优班由“市百优”、“区十佳”知名班主任杜振宏老师担任。全班35名学生中,17人录取重点一本院校。
年特色创优班(美术)由“市优青”、学校最年轻的高级教师谢娟老师担任。全班28名学生录取重点一本院校17名,综合录取分分以上学生有13名,其中刘铭宇同学以分的综合分考入中国美术学院。
家长来信
届科技创业班毕业生张子睿的父亲给学校的信
●奋斗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今天晚上,在焦急等待中,手机里终于看到儿子的高考招录状态变成了“录取”(武汉理工大机械专业)二字,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儿子三年的高中生涯也可以说有了一个较满意的结果。此时此刻,作为家长,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三年前的七月,家里弥漫着一种失败后的焦灼和不安情绪,儿子中考录取从省级示范高中掉档了。刚刚拿到分数时,我们甚至有些恐慌,因为都不知道儿子究竟读什么高中,儿子像打了霜的茄子,垂头丧气,他的妈妈急得哭了好几次。和其他没考好的家长一样,那个暑假我们疯了一样到处打听儿子今后的去处,是到一所省示范高中借读,还是就在二批的市示范高中奋斗?各方意见也不统一,最后我们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很坚决地说:“我不去借读,因为那不是我的学校!”正好那几天有人告诉我,区里的普通高中都还有学生考到了上海财经大学(美术生),我带着儿子找到了那个学生的家里,现在还很感谢那个学生的妈妈,她循循善诱,以她孩子的逆袭故事告诉儿子:只要肯努力,三年后一定能实现梦想!回到家里,儿子再次说“妈妈,我哪也不去,就到钢都中学去读书!”,我们当天就带着儿子去找培训机构复习基础知识。
儿子刚进钢都高中时也是有点自卑的,名次也不是很靠前,但是,钢都的老师们倾尽心血,使他的成绩一点一点稳步提高。到高三时,调考成绩已进入全区前二百名,有次考试居然考到分,这让他信心倍增,目标也更高远了。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儿子的老师们,她们带的这些学生基础稍弱,但是这个老师团队不放弃、不抛弃,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她们都欣喜若狂,这种成就感是旁人无法感受到的。
付出总会有回报,今年儿子学校的高考成绩创下历史最优,高分段的几个同学成绩也超过了青山区同类高中,厚积而薄发,用在这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身上再贴切不过了。三年高中不管刮风下雨,我们都准时在夜自习结束时出现在儿子面前,不管他成绩有何波动,老师们从来没有对他失去信心,就是让儿子懂得,奋斗的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儿子的高考成绩谈不上很优秀,但是和三年前比,他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感谢钢都中学老师们的辛勤耕耘,也感谢儿子拼搏努力!苦尽甘来,三年的曲折经历所蕴藏的人生哲理一定会让你受益终生!
届“三剑客”
(丁逸飞,艾正,张子睿)
学生感言
届毕业生——王想
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
在回忆高中学习生活的开始,我想谢谢各科老师们的对我的指导,我能考上是与老师们的付出密不可分的。
高中印象最深的时期,那必然是高三我联考完后回校学习的日子,刚回来的近半月都很迷茫、很急躁,非常感谢的是老师们的陪伴指导让我渐渐懂得了怎么走不急躁、怎么走不迷茫。这就要感谢班主任杜老师和各科老师为我们专业生都准备了一套精细的个案教学,针对我们每个人的情况进行不一样指导教学,查漏补缺。
刚回来就算你比较迷茫也不必害怕,因为班主任老师们早有规划,那些看着无从下手的成堆的资料,会在老师们针对我们专业生的小课堂上一步步剖析开来,随着讲解手中的资料会渐渐变薄,可以说如果不是老师们帮我们浓缩了知识,针对我们各自情况教学,我也不会很快适应起高三复习的节奏,也正是老师们的帮助我才很快在下一次大考里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谢谢老师针对我学习的状况进行查漏补缺,促使我在后期多次考试中成绩慢慢稳定下来,最后在高考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夺得了前往华南理工的机会。我满意这样的结果,最后能考上这样一所高于武汉大学的录取分数的学校,非常感谢班主任杜老师和各科老师的努力!
我记得班主任杜老师时不时就来教室瞅瞅,营造我们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感谢他对我们的关心督促。还有余老师一次次提醒监督我们好好背书做题,邹老师常常鼓励我们自习上去问问题、提点我们......我记得有我们赵老师、罗老师、王老师,她们为了午间课间辅导我们班同学,时常搬到我们教室旁边的空教室,当了备用办公室,课间或午休常来督促我们学习进行我们艺术生有针对的辅导。谢谢我的母校钢都为我们学子营造的良好学习环境,谢谢钢都里每位老师的坚守与付出,你们都不平凡!
这三年来,再次感谢钢都里每一位教导过我的老师,正是因为有你们的付出与陪伴,谢谢你们曾对我的指导,正是那些一言一语才构成了能上高考战场的我,我才能更加肯定自己,谢谢这样的你们促使着这样玩心大的我往前走,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周围的期待,一步步向前走。
届毕业生——陈超
被合肥工业大学录取
时光荏苒,我已在钢都中学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高中三年。回首三年的学习生活,我想感谢各位任课老师,是他们的一路相伴助我圆梦高考;感谢母校钢都中学,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的同时注重德育与能力的培养。
三年前的我也与学弟学妹们一样,对高中学习生活产生过迷茫,因繁重的学习压力而焦虑,担心着自己的未来。但是在钢都中学的培育下,最终考入高校合肥工业大学。
记得班主任周老师是一个原则性非常强的人。三年来他每一天都会要求自己中午12:50出现在教室里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每一次考试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他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对待学生,他同样是高标准、严要求,他不允许我们懈怠,一定要将知识点钻研透才算学习。其他任课老师也是同样的孜孜不倦,每节课课间,老师们都会在隔壁空闲的教室针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为同学们制定备考计划。这为我们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在钢都中学,使我受益最多的不是一味的刷题、背知识点而是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老师告诉我们,题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如何理解知识点、如何运用知识点,这需要每一次实战的打磨。至于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将困难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通过平时的一点一滴来养成。也正是因为在高中养成的习惯,让我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并一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
感谢钢都中学让我在高考中用拼搏换取成功,用汗水圆梦青春。同时祝愿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十年寒窗,定折蟾宫桂枝,三更灯火,必登殿门鳌头!
届毕业生——阮琳景
被浙江传媒学院录取
回忆整个高中生涯,印象最深的是中午班主任在教室里守着,留在教室的同学大多在做着练习或看看杂书。当然,午饭后与同学在操场上散步聊着最近看的电视小说、学校里的小八卦,食堂的早餐总是人太多打铃了也不见得排的到,周一在室内升旗不用担心夏天在太阳下晒到中暑······
初中毕业得知自己刚好踩在市重点线上,危险地被钢都录取时,我心中长舒了一口气。坦白而言,我在学习上不算刻苦用功,只是按部就班的凭借着一点小聪明“勉强”的在学习着。初三时我自由散漫,想着,有个学校读就不错了。其实都是懒惰的借口,畏难怕苦。学校距家比较远,想着提前摸清楚路线,还未开学前的暑假我就来钢都踩了好几次点。好奇的向校门内张望,默默的期待着高中三年。
钢都有着浓厚的人文氛围,从学校的教学理念到教师的一言一行处处体现着“仁”与“礼”的教化思想。我至今清楚的记得,杨校长曾经告诉我们,学校的目的不仅在与教书更在于育人。作为学生,我们在高中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考上心仪的大学,但德行的培养同样也会影响我们一生。
成人礼是钢都中学的特色活动,每年三月都会举办。学校组织高三学生的家长来到学校,同孩子一起跨过龙门,象征着孩子年满18,已经是一名成年人了。母校用这样一个富有仪式感的活动温暖的提醒着孩子,你已经成年了,你要为自己负责了。三个月后的高考,就是你人生中第一次硬仗。
进入高中的第一项任务是军训,目的是调整状态为高中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我觉得短短的军训并不能把什么吃苦耐劳的军人精神烙印在十几岁的少年身上,军训是一个形式上的新起点,与同学打成一片,多交几个朋友,才是军训的意义与乐趣所在。
高一刚刚进校时还没有分科,教学的针对性较弱,学习的压力也比较小。找到自己喜欢的学科,再结合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确定选择的方向。据说现在不是只分文理两科了,这就意味着假设你喜欢生物、化学但觉得物理太难,你可以从历史、政治、地理中挑选一门替代物理。其他学科同样如此。在综合自己兴趣的前提条件下,以擅长与不擅长作为判断的硬性标准,心中计划的越早,学习的道路就越通畅。
初中时,我学习并不认真;高中时,我学习也不是很认真。我的不认真不是上课不听讲,下课不交作业,我的不认真在于学习的主动性太弱,畏难情绪强。具体表现于我愿意做记录性笔记却不愿画更为直观的思维导图,明明数学最差却总是拖延数学作业。有一句话叫做“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我觉得这就是我高中三年最真实的写照。成绩是不会骗人的,你付出多少努力就会获得多少收获。也有同学非常努力但是成绩的进步非常缓慢,但只要你努力了,总会比昨天的自己要进步一点点。而超越自己,才是我们奋斗的真正目标。
主动的学习,开心的学习,享受进步的乐趣。面对挫折不要害怕,努力后的结果都不会太差,就算不尽人意也要学会平静的接受,重振旗鼓,继续奋进。
最后两句话送给学弟学妹,一句是钢都的校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祝你有一个开阔的格局,眼看世界,胸怀家国。一句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祝你脚踏实地的度过每一天,绽放出你的青春芳华。
届毕业生——刘铭宇
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
高中三年的学习,非常感谢老师们对我们的严格管理,默默付出,早课、午间也总能看见老师指导答疑的身影,老师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关爱的同时,给予学习方向规划,针对每个同学树立不同奋斗目标,时刻督促鼓励着大家,是老师引导我们在学识增长的同时认识这个社会。还要感谢学校,是校方开拓创新办学的决心,严谨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校园氛围,以及学校开展名师课堂,极大提升了学生视野,校内和谐青春氛围让我度过美好,值得留恋的高中。
大学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大学生,也是一个成年人,必须开始考虑未来,必须为自己每一个选择负责,和高中不同,大学不在是高中那样的独木桥,而是更加广阔的海洋,没有明确的方向,却又通向四面八方。但大学也不完全是新的开始,它同样也是高中生活的延续,它并不轻松,忙碌依旧常伴于身,你在高中时代的每一个选择,同样会延续到你的大学生活。
所以,改变,从现在开始,为未来作出自己的选择吧,奋起拼搏不负年华。在这里,祝愿钢都中学越办越好,祝学弟、学妹们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自己理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