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热死了真不是开玩笑
TUhjnbcbe - 2025/4/8 18:10:00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今天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35℃以上最高是高淳38.3℃面对烈日炙烤有人虽然抱怨着“热死了”实际上却疏忽大意、防护不当导致中暑或热射病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危及生命那么中暑和热射病有何区别?应该如何科学有效防御?关于中暑和热射病的认知误区有哪些?跟着小编往下看关于中暑和热射病的认知误区01误区一:中暑不至于有生命危险?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出汗中暑很常见,往往不会在意,继续在高温下作业。实际上,热射病即重症中暑,从普通中暑发展为热射病只是一个由轻及重的过程。一旦患者病情发展为热射病,会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极高。02误区二:中暑后可服用退烧药降温?中暑后体温升高,于是有人就错误地服用退烧药降温。实际上,中暑发热的机理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不同。中暑导致的发热,是因为人体的散热中枢受阻造成热量在体内积聚,不能通过出汗来散发热量;而退烧药主要通过使身体发汗达到降温目的。因此,中暑后服用退烧药会适得其反,应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03误区三:室外长期暴晒才会得热射病?并非只有长期在烈日下暴晒的体力劳动者才会得热射病,体质虚弱者若长期处于闷热、不通风的环境中,也有可能得热射病。因为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经典型热射病则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04误区四:夏季才会得热射病?热射病并非夏季“专利”。在不通风的高温厂房长时间工作、冬季蒸桑拿等都可能导致热射病。05误区五:体温不高就可以排除热射病?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核心温度通常指直肠温度)。如果无法测量患者核心温度,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做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患者体表温度不高,也不能立即排除热射病,应每十分钟测量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06误区六:出现热射病症状,及时降温即可?轻度中暑及时降温即可,但当患者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等热射病症状时,应拨打及时送医,千万不要犹豫。温馨提示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和不通风的环境、减少或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中暑根据症状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时体温正常或略微升高,主要表现为出汗、头晕、头痛等症状。先兆中暑的急救需注意以下要点:赶快离开高温环境,寻找阴凉通风处休息;少量多次补充含有盐分的清凉饮料;在额头、太阳穴处涂抹或服用祛暑药物。重症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致死率高,主要表现为体温明显增高,开始时大量出汗,之后皮肤干热、无汗并伴有昏迷。发病后3小时为抢救的“黄金3小时”,医院救治。如果发现身边有人意外中暑应该如何帮助患者进行急救?具体地说防暑降温工作需要做足如果发现身边有人中暑了可以结合现场条件选择以下一些措施评估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如患者意识清楚,对答切题,询问患者是否需要帮助。如果发现大声呼叫患者,患者没有反应,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的状况,应及时拨打。同时,立即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及AED除颤。搬移如患者意识清楚,需要帮助,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降温可用冷水对患者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子扇风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当患者的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冷敷等强降温措施。补水当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予其一些清凉饮料或电解质饮料,如凉茶或运动饮料。但千万不可急于为患者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急救专家特别提示,夏季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如在剧烈运动后,突然喝大量温度极低的冷饮或即刻吹空调、洗冷水澡,可能会导致全身血管立即收缩痉挛,血压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出现凝血,引起血管堵塞,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转送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医院诊治。搬运患者时,应用担架运送,千万不能让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用冷水毛巾敷于重症中暑患者的颈部、腋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重症中暑患者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夏季炎热气温高防暑降温要做好清凉平安一整夏内容综合自江苏气象、健康中国、新华网、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等来源:南京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热死了真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