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高温难耐,日常生活与生产作业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一季节性的挑战,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夏季防暑降温的小知识和注意事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关键信息,以确保我们能够安全、舒适地度过这个炎热的季节。
01中暑原因及处理
?高温中暑的概念高温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因体内热量过度积聚而引发的系列症状。高温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中,由于体内热量无法有效散发导致的症状,可能从轻度到重度不等,严重的可危及生命。高湿及通风不良的环境,以及个体的疲劳和紧张等状态,都易引发中暑。
当人体无法通过汗液蒸发等方式有效散热时,就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进而引发中暑。中暑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症状各异,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在炎炎夏日里,了解高温中暑的预防与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会受到阻碍,导致产热超过散热,使得机体内热量不断积聚。这种热量积聚会进一步影响循环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中暑症状。通常,在高温、高湿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的人,或者密闭环境中工作的人,都更容易中暑。同时,睡眠不足、过度疲劳以及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常常成为中暑的诱发原因。
?中暑后处理方法在高温环境下,人们可能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四肢乏力和刺痛等症状,这些症状提示我们中暑的可能性。中暑的症状包括轻度先兆如头昏眼花,可进展为重症如意识障碍。轻症可通过转移至阴凉处、降温及补充水分缓解,重症则需要紧急医疗救治。
中暑的症状轻重不一,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时,患者常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待上一段时间后,出现头昏、口渴、心慌、出汗、恶心等不适。此时,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上衣,并给予少量水分及电解质的补充。经过约15-30分钟的休息,症状通常会有所缓解,无需送医治疗。
轻症中暑者则常表现为大汗淋漓、脉搏加快、恶心呕吐明显,或全身无力、眼前暗淡、行动失调。这种情况下,除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并解开上衣外,还可以进行全身擦浴降温,或使用冰块、冷饮等进行物理降温。同时,饮用含盐清凉饮料或使用人丹、十滴水等药物也有助于减轻症状。
若患者发展到重症中暑阶段,可能出现手足抽搐、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并伴有意识障碍。医院救治,途中需注意通风和降温措施。重症中暑尤其是热射病,是一种可能致命的急症,如不及时救治,死亡率可高达50%。热射病以高热(体温超过0摄氏度)、无汗液排出和意识模糊为特征,因此预防中暑至关重要。
02中暑预防措施
?补充水分与饮食在炎热的天气里,补水是首要任务。补水是夏季防暑的关键,宜饮淡盐水,避免酒精和高糖饮料。饮食中多摄取高蛋白、蔬果,少食高油高脂,增加耐热能力。
由于夏季人体失水较多,我们不应等到口渴才饮水,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体内的微量元素。建议适当饮用淡盐水,以平衡盐分和矿物质的需求。此外,应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饮料,因为它们可能加剧脱水。
饮食方面,应确保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同时,多吃西红柿、西瓜、苦瓜等新鲜蔬果,它们富含水分和维生素,有助于预防中暑。此外,要避免过量摄入高油高脂食物,并增加果蔬的摄入量。
?穿着与防晒建议穿着上,建议选择质地轻、透风、宽松且浅色的衣物,这样有利于散热。选择轻薄、透气、浅色衣物,使用空调要适度,并借助遮阳工具如帽子、墨镜、伞以防晒。在高温时段减少外出或选择阴凉处活动。
在高温时段,空调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空调温度不宜设置过低,以免对身体造成不适。同时,使用电扇虽然能带来短暂的凉爽,但在温度升至32℃或更高时,其降温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空调环境下生活和工作的人应每天安排时间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强身体的耐热能力。
外出时,务必做好防晒措施,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等。选择棉、麻、丝等面料制成的服装,以便及时散热。尽量避免在中午前后外出,如果必须出门,可佩戴宽檐帽、墨镜和遮阳伞。在户外活动时,应选择阴凉处,并适量饮用运动型饮料以补充因出汗而损失的盐分和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