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7月19日讯(YMG全媒体记者张苹)“入伏”以来,我市正式迎来“三伏天”,一年中又闷又热的“最热”时间到来,天气预报也展示最近最高气温普遍在30℃以上。而在炎热的夏季,不少户外高温作业的市民容易中招“高温病”。对此,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市民,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市民要尽量避免正午时段出行、暴晒,不要呆在日晒强烈的地方,比如广场、海滩,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谨防“中暑”。
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同时应注意,不要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因此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中暑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肥胖、发热、脱水、心脏病、精神病、血液循环不良、晒伤、处方药及饮酒等。此外,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也是中暑的常见诱因。
中暑先兆常表现出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和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此时,应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轻症中暑在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的基础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和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此时,应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予含盐清凉饮料,并予对症处理。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衰竭、热痉挛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可以致死。
日常生活中要少吃高油、高脂等难消化的食物。饮食中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增加豆及其制品、蛋类、瘦肉,多吃水果、蔬菜等新鲜绿色食品。多喝水,但水温不宜过高,应少量多次饮水。注意补充盐分与矿物质,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除非有医生的指导,不要擅自食用盐片。外出做好防晒措施,穿着清凉、宽松的衣服。保证充足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不要将婴幼儿、儿童留在停放好的车里,当停好车辆准备离开时,请确认随行的所有人都已经下车,不要忽视睡着的孩子。老、幼、病、弱等高危人群尤其要警惕中暑风险。工作或运动强度过大的人,有可能脱水,更易中暑。当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重且胸闷憋气,尤其,已经感到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甚至晕倒的时候,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或背阴处休息,想办法迅速降温。
此外,随着天气转热,一些高血压患者发现,原本控制得较好的血压,降得有些低了,甚至有的高血压病人变成低血压了。夏天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容量下降,血压会相应下降。夏季多汗,体表水分蒸发增加,盐分丧失也同时增加,血管紧张度下降,血压也随之降低。低血压通常会引起头晕、头痛、身体乏力,甚至会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因此,高血压患者更要注重预防夏季低血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