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进行户外活动补充阳气
三伏天阳气旺盛,老年人可以多进行一些户外锻炼,补充阳气,强身健体。老年人锻炼可以选择打太极拳、散步、慢跑、钓鱼、揉揉腿、拍拍手来舒经活血,但切记不可过度疲劳,夏季炎热,日照时间长,所以老年人锻炼最好选择清晨,此时空气清新,气温适宜,对老年人健康十分有益。应避免炎热的时段出门,以免中暑。
夏主养心,需静心养气
自古有夏季养心的说法,三伏时节,天气炎热,日照延长,人难免会心浮气躁。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病人很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即便是健康人,也可能出现情绪暴躁等现象。所以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老年人三伏养生宜心静。
老年人夏季不宜冷水洗澡
老年人在炎热的夏季也不能用冷水洗澡,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这对身体相对虚弱的老年人来说,这些反应有可能导致心脏停止、血压过高等不良后果。
早起晚睡中午补觉
三伏时节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除此之外,适当的午睡可以补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帝内经》云:“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三伏时节既需要养阳也需要护阴,老年人养生睡眠很重要。
谨防食物中*
一些老年人因节俭而有留隔夜菜的习惯,然而夏季天气炎热,温度高、湿度大,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食物非常容易腐败变质,若隔夜菜保存不当,进食后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和肠道传染病。此外,老年人由于记忆和视力减退,购买冷冻食品时往往忘记留意或看不清食品保鲜期,食品专家提醒老年人应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不宜进食冰冷食物
中老年人的脾胃消化以及吸收的能力正在逐步的退化,由于夏季酷暑难耐,所以脾胃功能会出现下降。冰冷食物会易伤脾胃,影响食欲,甚至可能导致胃肠功能混乱。尤其是饭后和运动后,切勿立刻进食冰冷食物。
人体血液大多集中于胃等消化器官,胃肠活动相对活跃,如果此时吃冷饮,胃壁粘膜血管相应收缩,消化腺分泌减少,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细菌繁殖,引起肠炎等肠道疾病。大量冷饮进入体内,可引起胃粘膜血管收缩,减少胃液分泌,导致食欲下降和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饮食适量勿过饱
中医认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老年人在炎夏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因此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
这种闷热的天气,中暑也时有发生,而老人似乎更容易中暑。所以了解一些中暑的知识,也有助于更加安全的度过炎热的三伏天。
中暑的几种临床表现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全身无力及行走不稳。这种中暑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症状。
3重症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搐、烦躁不安,口渴、尿少、昏迷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
出现中暑症状的处理
1、立即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有利于散热。
2、补充水及电介质。
3、用风油精或清凉油涂于病人的头部太阳穴;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等药物。
4、重度中暑病人除以上3点处理外,医院救治。
编辑/叶子
爱生活、爱健康、爱中医,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