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热,就要提到民间一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年7月27日-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
随着中伏的即将到来,重庆又变成了“火焰山”,中暑事件频发。有些人对于中暑不是很重视,觉得休息一下就好了,但新闻报道中因中暑而造成人员昏迷、死亡事件告诫我们:对于中暑一定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室外工作者,在三伏天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中暑,顾名思义,是指夏天感受暑邪而突然发病的一种病症,始则头昏、头痛、倦怠、汗少,继则高热、烦躁、嗜睡、神昏,甚至出现抽搐、四肢逆冷等危象。
造成中暑的原因1.室内高温作业,通风差;
2.户外露天暴晒作业,致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
3.工作强度过大;
4.睡眠不足,过度劳累;
5.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中暑的症状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表现为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等症状。出汗不多,体温可略有升高,发热可能在37.5℃左右。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轻症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又表现为面色发红、皮肤灼热等现象,并伴有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发热往往达38.5℃。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重症中暑:大多数情况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烦躁或精神错乱、肢体抽搐等,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发生;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中暑的急救措施1.撤离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地方,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2.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清凉饮料、糖盐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液等清热解暑药或在头部两侧太阳穴擦些清凉油;
3.出现呕吐的病人,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降温处理: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不能直接浸于冷水中;
5.病人昏迷不醒时,则用针刺或用指甲掐病人的人中穴、内关穴,以及合谷穴等,促使病人苏醒;
6.如果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痉挛、血压降低、虚脱、神志不清,在积极进行上医院抢救。
中暑后饮食四大忌1.忌大量饮水;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4.忌单纯进补。
中暑的预防措施1.在三伏天高温期间,应合理安排劳动、工作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适当增加休息次数。
2.夏日出门备好防晒用具,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抹防晒霜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3.外出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4.炎热天气注意控制室内温度。白天关好门窗,拉上窗帘,拒热浪于门外;晚上开窗通风降温。室内常洒些清凉水或放置一些冷水,让其蒸发降低室温;
5.高温作业人员、外出人员应及时补充淡盐水及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B、C的摄入;
6.注意夏季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渴了再喝,保持充足的睡眠。
供稿:护理部
排版:院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