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天气网报:眼下,我国北方大部正在经历今年首轮高温天气,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一带5月22日的最高气温已经超过35℃。今后我国的高温范围和强度将再度升级,局地最高气温可能超过40℃。
还未进入三伏天,北方城市或将突破40℃,不难想象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高温考验有多严峻!有调查显示人体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随着全球气温升高,中暑已经不单单是个别现象,它已经上升为性命攸关的大问题。
中暑的几个表现
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1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
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
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通常是受热导致虚脱的第一次警告,过度劳累之后,胳膊、腿和腹部等处的肌肉都会发生这种痉挛,一般由于身体盐分缺乏而引起(因为流汗过多,特别是食盐不足时)。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常见重体力劳动、体育运动(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或*训时发病。高热、抽搐、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快,它可以迅速发生。
其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中暑急救措施
把患者搬离高温环境,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尽快散热。
轻度中暑的病人可喝一些淡盐水。还可在额部、颈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对于重度中暑的病人,要掐人中、合谷等穴,并立即拨打,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如何预防中暑
衣
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
食
1.大量饮水。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2.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同时,要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3.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多吃*瓜、桃子等含水量高的水果蔬菜。
住
尽量在室内活动。一旦气温升高到32.2℃(90℉)以上,电扇则无助于减少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的发生。洗冷水澡或者打开空调对人体降温更加有效。
行
1.外出时,应涂擦防晒值SPF15及以上的UVA/UVB防晒剂,戴上宽檐帽和墨镜,或使用遮阳伞。
2.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如必须进行户外锻炼,则应每小时饮用2-4杯(约ml)非酒精性冷饮料。运动型饮料可以帮助补充因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3.如高温时驾车出行,离开停车场时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
4.虽然各种人群均可受到高温中暑影响,但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发生危险,应格外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