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目:半个月5人中暑!不想“烤”晕请避开高温
提醒:高温下劳动,要加强防护,尽可能补充水分盐分
核心提示:
26日开始,扬州开启“烧烤”模式。当天,家住槐泗镇的钱老太,早晨吃过早饭后下地干农活。大约锄草30分钟后,钱老太感到胸闷、心慌、头晕,随后来到旁边的茅草屋休息。
可是,休息后身体状况不见好转。傍晚6点,医院。经确诊,属于高温中暑。高温天,露天工作的劳动者身体状况如何?
67岁的钱老太,是个闲不住的人。最近,她家的玉米地长势很好,但是杂草丛生,为了防止杂草影响玉米生长,前天早上8点,钱老太吃过早饭,就来到自家的玉米地拔草。钱老太回忆说,拔了30分钟后,她感觉头有些晕,并伴随着胸闷、心慌等症状,看东西有些模糊,大脑变得不太清醒。
就在此时,钱老太还感到一阵阵恶心,刚吃的早饭也一股脑地吐了出来。这时,钱老太还想再撑一会儿。没过多久,她决定到玉米地旁边的茅草屋休息会儿。在茅草屋内,钱老太脱下遮挡太阳的外套,拿起草帽扇风,但是始终效果不佳。
休息过后,钱老太还是感觉难受。让她担心的是,自己还是胸闷心慌,头晕的症状依然没减轻。感觉到支撑不下去,钱老太索性提前回家了。
回到家中后,钱老太打开客厅的电扇。休息了1个小时后,她头晕症状仍未好转。在家中,钱老太出了一身汗,家人看情况不对,就将她送到了附近的卫生院。到卫生院后,医生给老太服了藿香正气液。不料,喝下了藿香正气液,钱老太又全部吐了出来。
钱老太说,当时她觉得非常难受,都没力气走路了。“像软瘫了一样,当时汗湿透身上的衣服。”记者了解到,家人看见钱老太走路不稳,说话有些恍惚,不愿与人交流,都十分紧张。情急之下,将医院。
医院内科医生卢丽萍介绍,医院的时候神志不清,浑身乏力,是由平车推着进来的,医生赶紧为患者量了体温,发现老太的体温高达38.5℃。据家人介绍,老太从早上发病后,直到傍晚6医院,一直处于高烧状态。医生认为,老太浑身乏力,属于典型的中暑导致的热痉挛。
接着,医生又给老太做了心电图等检查,发现老太的血压很高,且有基础的心脏病。主治医生卢丽萍分析说,玉米地玉米高度不矮,透气性很差,老太蹲着劳动,在不透风的情况下,再加上高温暴晒,很容易中暑。
医生告诉记者,医院时精神萎靡,高烧约10个小时。医生赶紧为其退热降温,给老太大量补液,补充氨基酸、水、电解质。
卢丽萍医生介绍,患者由于中暑体内大量缺水,脑神经紊乱,所以他们给患者进行了活血化瘀的处理。同时,因为老太呕吐了两次,对胃造成了伤害,医生还对其进行了护胃处理。
经过一天的治疗,现在患者的情况已有所好转。截至记者发稿时,钱老太头晕的毛病基本消失。医生嘱咐高温下的劳动者,中暑对人体会造成不少影响,导致心律失常,严重的会因为脱水、心血管功能障碍,引发急性肾衰竭。
医生解释说,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温度高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
昨天下午,医院、医院等多家医院获悉,近半个月以来,我市约有5人中暑,医院的这名患者算是情况比较严重的。医院急诊室护士王璐介绍,近日一名医院,造成昏厥的原因是高温下作业,日晒时间太长。好在送医及时,这名工人被抢救过来了。
专家分析说,高温下作业是导致中暑的诱因,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温度较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中暑。
医生表示,一旦市民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或者昏迷的症状,身边人一医院。这时候不要给患者服用藿香正气液或者水,此时患者喝任何东西都会吐。医生建议,应该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者打开室内的空调、电扇,帮其降温。
眼下气温逐步攀升,如何预防中暑,成了市民们较为
近日,外地有市民称,孩子暑假怕热,就让他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结果却导致中暑、高烧不退。这个观点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待在空调房里很凉爽,怎么也会中暑?
下午,记者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张坤明处得知,这样的事情是真的,也是有医学根据的。张坤明介绍说,一些年纪较小的孩子,家长怕空调房温度低,导致孩子感冒,就习惯将空调房温度调高2—3度,设定为29度左右。但是空调温度过高,加上一些家长给孩子捂得过多,导致孩子浑身是汗,再加上窗户、门紧闭,房间内不通风,孩子也会中暑。
张坤明介绍说,去年曾收治过一名在空调房中暑的患儿,婴儿只有10个月大。据了解,起初这名婴儿又哭又闹,后来出现发烧症状,精神萎靡不振,病情严重。送医后,经过一系列治疗,婴儿才脱离了危险。医生提醒家长们,家里空调温度要控制在27度左右,儿童不宜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
摘自:扬州晚报/扬州时报
通讯员蒋爱华记者王诗韵/*静、周阳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我院微社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