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烈日炎炎话中暑
TUhjnbcbe - 2020/12/16 13:34:00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在7月22日到28日一周内,11人因中暑死亡,人中暑送医。

据环球时报报道,8月6日下午,镇江两名男子因在太阳底下吵架半个多小时,还未分出胜负就双双倒地,有中暑症状。

上海所有的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高温中暑事件占到30%以上,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虽然已立秋,但大江南北还在骄阳炙烤之下,此时仍是中暑等热相关疾病高发时期。因此,高医生查阅国内外的资料后,与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中暑这个话题。

Part1中暑是什么?

第一部分的正文内容从这里开始。早在年前的宋朝,我国的医学家朱肱就在其所著《类证活人书》中对“中暑”这一疾病做了记载“中暑即背寒面垢,手足微冷,烦渴口燥”。时至今日,现代医学是这样来定义中暑的:中暑(heatillness)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及无风环境中,病人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的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Part2中暑都有什么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分为三个类型: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此时,体温正常或者稍有升高。

轻症中暑:轻症中暑在先兆中暑的临床表现的基础上,还出现体温升高,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者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

重症中暑:分为三个类型: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类型一:热痉挛

是一种短暂、间歇发展的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常发生在初次进入高温环境,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后仅仅补充水分而未补充盐分,主要表现为在运动中或者运动后。

类型二:热衰竭

多发生在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病人。表现为多汗、疲惫、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俗称抽筋),心率明显增快、晕厥,判断力下降。病情继续加重就会成为热射病,

类型三:热射病

典型的表现是:高热、无汗、昏迷。热射病分为两个类型,第一个是劳力性热射病,多发生在青壮年人群,剧烈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后数小时发病。第二个类型是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居住在通风不良环境的年老体弱者及产妇,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及偏瘫或者截瘫病人。需要注意的是,84%-%的病人在此时不出汗,皮肤干热和发红,但体温却非常高,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5摄氏度。据统计,重症中暑的的死亡率达20%-70%。即使存活者也有30%存在神经等系统后遗症。

Part3中暑原因有哪些?

常见的发生中暑的原因有以下四个:

环境温度过高:

气温≥32℃

有中暑的可能

气温≥35℃持续3天

日最高气温≥35℃为高温日,如果持续3天以上,则定义为高温热浪。

据美国的统计,热浪期中中暑死亡人数约是非热浪期的10倍。

气温≥35℃阳光照射15分钟的封闭空间

有研究显示,在气温达到35℃时,阳光照射15分钟,封闭的车厢里的温度就能升至65℃,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上半小时就能毙命。

气温≥37℃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7℃以上时容易发生职业性中暑

身体产热增加:

常见的导致身体产热增加的原因有剧烈运动、发热性的疾病(例如感冒导致的发烧等)、甲亢和应用某些药物(如苯丙胺)。

身体散热障碍:

常见的有肥胖、穿着的衣物过多或透气性差、空气湿度过大,尤其是空气湿度80%时(空气湿度是环境因素中仅次于温度的因素)。

汗腺功能障碍:

人体主要是通过皮肤汗腺发汗来散热,因此,抑制排汗的疾病会导致中,暑,常见的导致排汗功能障碍的原因有:系统性硬化病、广泛的皮肤瘢痕(例如大面积烧伤后的瘢痕形成)、先天性无汗症、滥用*品,抗胆碱能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颠茄、解痉灵等),此外,接受过放疗的皮肤也会导致汗腺功能障碍。

Part4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发生中暑?平时运动少,身体对热适应较慢者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

老年、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有以下疾病者:胃肠炎、腹泻、呕吐、脱水、嗜酒、久坐、肥胖、心肺疾病等

男性发生中暑、重症中暑比例和中暑死亡人数均高于女性;中年男性更是中暑的高危人群。一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男性更多的从事高温下的体力劳动和户外活动,暴露在高温环境的机会更多。

Part5遇到中暑后如何处理?

快速降温是治疗的基础,迅速降温决定病人的治疗效果。对于劳力性热射病,最初的“半小时”非常关键。现在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中暑发生的2小时内迅速将中心体温降到38.5℃以下是中暑救治的“第一关键点”。但,需要留意的是这个方法仅对较轻的中暑有效,对于重症中暑的患者,这一方法治疗效果不好。

快速降温的方法有三种:

体外降温

体内降温

药物降温

可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脱去衣服,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无虚脱的病人,迅速降温的最好的方法是冷水浸浴或者是冰水浸浴,即:将病人身体(除头以外)尽可能多地浸入2.0℃~14.0冷水中,并且不停地搅动水,以保持皮肤表面有冷水,在头顶部周围放置湿毛巾包裹的冰块。此外,还可以用冰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放置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浅表大血管走行区域。但是,在使用以上方法的时候,应当尽量避免出现寒战和血管收缩导致的体温反常升高,而且由于此方法不能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因此,该方医院就诊前的临时性处理。另外,对于有虚脱的患者可以采用蒸发散热来降温,如:用15℃左右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使用电风扇或空调机等。当体温降到39℃的时候,停止降温。

由于,体内降温、药物降温需要特殊的设备、药品、方法,医院外使用。医院前,患者和家属能使用的方法就是体外降温了。

需要强调的是在紧急情况下,无论哪一种可行的降温方法都应该立即实施。

对于重症中暑,因为病情严重,病情发展极快,因此,应当在实施必要的降医院就诊。

Part6如何避免中暑?

1、穿宽松的浅色透气衣服。

2、在阳光下活动时,戴宽边遮阳帽以防晒伤。

3、炎热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尽量避免11:00-15:00暴露于阳光下太久。

4、改善年老体弱、慢性病病人及产褥期妇女的居住环境。

5、改善高温环境中的工作条件,多饮用含钠、钾、镁、钙等的电解质的饮料。

6、中暑病人恢复后,数周内应避免阳光下剧烈活动。

7、有研究显示单独使用藿香正气水或者单独使用15℃左右凉水喷洒防中暑疗效不明显,但藿香正气水联合使用冷水喷洒头部则有一定的防中暑效果。

8、留意天气预报,特别是热浪预报,有研究显示,热浪初期,由于人体热适应尚未来及建立,因此,发生中暑率高。而重症中暑并死亡的病例又多出现在热浪后期。因此,也需要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2.陈振龙,乔子虹,王冬明,等.至年武汉市高温中暑情况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33(4):-.

3.蒋国钦,李明,邢超,等.至年绍兴市高温中暑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34(2):-.

4.谷少华,李晓海,边国林,等.宁波市-年中暑报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04,:-.

5.兰樱,余屯德。重症中暑46例救治体会[J].特别健康..10(3):-.

6.李代波,曾岚,将昀,等.服用藿香正气液、喷洒凉水及其联合预防中暑的效果比较.解放*预防医学杂志.,34(5)-.

7.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7(4):.

8.陈蓉,毛智盛,汤嵩喆.上海市-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32(4):-.

9.谈建国,*家鑫.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研究方法[J].气候与环境研究,2,9(4):-.

10.GrizeL,HussA,ThommenO,etal.HeatwaveandmortalityinSwitzerland[J].SwissMedWkly,,(13-14):-.

11.MadriganoJ,ItoK,JohnsonS,etal.Acase-onlystudyofvulnerabilitytoheatwave-relatedmortalityinNewYorkCity(0-1)[J].EnvironHealthPerspect,,(7):-.

12.苏磊.重症中暑防治回顾与启示[J]。解放*医学杂志,,36(9):-.

13.ArmstrongLE,JohnsonEC,CasaDJ,GanioMS,McDermottBP,YamamotoLM,etal.TheAmericanfootballuniform:un

1
查看完整版本: 烈日炎炎话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