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不少人会在暑热中感觉不适。当气温超过35℃时,由于外界温度与人体温度接近,甚至超过人体正常温度,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都有哪些表现?
根据中暑的症状,可分为先兆、轻度和重症中暑三类。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乏力、大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等症状。
除以上症状外,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
重症中暑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痉挛、腹痛、高热晕厥、昏迷、虚脱或休克,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生活中如何预防中暑?
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
运动要适当。夏季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及时补充水分。夏季高温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可在饮食上加以调节,饮食宜清淡。每天还要经常补充水分,最简单的是多饮开水或淡盐水,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空调温度别调得太低。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千万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至10℃之间,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中暑、感冒。
合理睡眠。中暑的发生还与睡眠有关,人们最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才能精神饱满,增强身体抵抗力。
发生中暑后,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应对?
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
可饮用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进行补水,同时服用仁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散等防暑降温药物。
对于出现脱水、循环衰竭、痉挛、高热等症状的重症中医院进行急救处理,救治重点是降低体温,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积极防治休克及肺水肿。
作者:吕芮光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科技前沿,权威视点,尽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及投稿事宜请联系:kjqydst
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