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医院↑↑↑
预防中暑
安全度夏
炎炎夏日,有“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意境,也有“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的火热情怀,但持续的高温天气可能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下面,县医院东院业务主任孙志坚来给大家说一说有关中暑的小知识。
中暑根据症状的轻重,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轻症中暑也可以说先兆中暑一般表现为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潮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体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发生;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基于中暑的特点,如何在炎炎夏日预防中暑,给大家几点小建议:
1、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2、避免暴晒,白天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
3、充分饮用凉开水、饮料,并加少量盐;
4、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5、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
6、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减少中暑诱发因素;
7、可随身准备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8、饮食宜清淡,多食青菜水果,少吃肥腻煎炒食品;适量吃些瓜果,如西瓜、冬瓜等解暑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
最后提醒大家出现重度中暑症状时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医疗处理。愿大家在炎热的夏季也能感受到夏日的清凉,安然过夏!
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