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出现功能紊乱,从而导致中暑。
什么人中暑的风险最大?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
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ml),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高温天气时,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人体失去更多的体液。
2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大量出汗会带走体内必须的盐分和矿物质。如果人们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或进行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清凉且不含酒精的液体(-ml)。运动饮料可以帮助人们在流汗的过程中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盐分与矿物质。正在进行低盐饮食的人群须遵医嘱。
3注意饮食及休息高温天,饮食尽量清淡。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但不宜吃不易消化的食物。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摄入量要保证。同时也要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
4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在户外,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如果一定要进行室外活动,要注意防晒、降温。可以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SPF15或以上的防晒霜(UVA/UVB防护)。
5仔细计划行程如果需在高温条件下行走或锻炼,请不要马上就进行激烈的运动。应慢慢开始,逐渐增加强度,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的环境。当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重且胸闷憋气,尤其,已经感到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甚至晕倒的时候,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或背阴处休息!
6待在凉爽的环境里高温天气里应尽量在室内活动。如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如果家里没有空调,可以借助商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避暑。哪怕只是待上一小段时间,也可以很好的帮助降温。
使用电扇可以暂时缓解热感,然而一旦气温升高至32摄氏度以上,电扇对减少中暑发生则效果甚微。用凉水洗脸、擦拭身体,或待在空调房里是最好的降温措施。尽量减少炉灶、烤箱等的使用。如一定需要长时间使用炉灶、烤箱等,则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经常离开厨房,在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
7关心高危人群虽然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中暑,但有些人群在高温天气里更易发生危险,应当给予格外
综合:武汉晚报、央视新闻、微博
在夏季最大的幸福
无非就是空调、西瓜、泡泡游泳池
想想就超开心哒
可万万没有想到
住在武汉后湖33岁的张先生
几乎每天都会去露天游泳馆游泳,
没曾想前天竟在泳池里中了暑。
7月27日,张先生下班后就来到游泳池。可刚游了米,就发现已经浑身无力、头痛、胸闷、心慌,同伴看见不对头,立即将他扶至池边休息。
好在有一名同在游泳的医务人员,判断张先生是因为脱水引起的中暑反应。
救生员马上给他送来含盐饮料,用凉水擦洗他的全身,休息了两小时,张先生症状缓解了。好在只是轻微中暑,并及时得到处理,张先生无碍后同伴将其送回家中。
游泳也会中暑?
记者医院急诊科朱晓燕医生。
朱医生介绍,因最近室外的气温已经超过39℃,泳池的水经过一天的暴晒,池水的温度也随之升高,温水游泳本身就让人累,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消耗的能量又不能被温水带走,导致体温升高,为了散热皮肤血管更加扩张,造成体内重要脏器供血不足,为了降低体温会大量出汗,可温水又不能带走更多的能量达到降温的目的,反而造成人体脱水,体温没办法调节还脱水,就会导致中暑。
朱晓燕医生提醒,夏季露天游泳,不要在白天游泳,等到晚上7点多钟没有太阳再游泳比较合适。游泳一般不要超过2小时,养成勤喝水的习惯。
原来这样也会中暑?待在室内也会中暑
有人认为,既然在室外高温暴晒容易中暑,那么待在室内避暑应该就会安全了。实际上,中暑并非只有在高温的室外发生,在潮湿闷热、密闭通风差的室内一样会发生。有研究显示,当环境温度达到32℃以上、空气湿度40%以上时,人就容易中暑。因此如室内通风透气不足,湿度太大,人体汗液不能及时蒸发出去,同样也会使人中暑。
*昏也是高危时刻不要以为只有白天高温才会中暑,即便凉爽的*昏时分,如果湿度高,同样存在中暑风险,尤其是刚下过一场雨后。此时,建议少在户外活动。
大热天打赤膊易中暑男生总喜欢在酷暑打赤膊图凉快,不过依中医的观点,打赤膊吹风容易受寒,毛细孔急速收缩,反而让湿热都闷在体内,更容易中暑。觉得很热时,可以用冷水轻轻拍在手腕内侧动脉经过的地方、降低血液温度,或是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不要直接用冰块冰敷或打赤膊。
流汗后冲冷水澡易生病身体发热冒汗的时候直接冲冷水,寒气会顺着打开的毛孔进入身体,有人因此生病发高烧,或是心脏无法承受。应该先把身上的汗擦干,按摩全身,让毛孔稍微收缩之后,再把冷水一点一点地拍在身上,直到身体适应水温后才开始冲澡。
外出长时间戴帽子易中暑夏季外出,很多人会戴帽子,但时间长了会分泌大量汗水,在帽子下形成湿热的小环境,令头部湿度提高,引发中暑。戴帽子固然有助防暑,但切记要不定时拿下帽子,及时擦干汗水,给头部通风散热。
出品:长江日报融媒体中心编辑:王锦婷校读:刘永杰
报料投稿:cjrb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