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健康百科夏季中暑的急救和预防
TUhjnbcbe - 2021/1/23 19:22:00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暴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热致疾患。中暑的发病原因:一、机体产热增加,高温环境下劳动;二、散热不足,环境湿度高、衣服不透气、汗腺功能分泌障碍;三、热适应能力下降因素,机体调节能力下降。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产妇等。中暑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劳动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体温正常或略升高。脱离高温环境,稍事休息,即可恢复。

轻度中暑:除具有先兆中暑症状外,同时兼有以下情况之一而不能继续工作:1、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胸闷、心悸;2、体温在38℃以上;3、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皮肤湿冷、多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如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3~4小时可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除具有轻度中暑的症状外,伴有高热、痉挛、晕厥和昏迷。重度中暑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热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劳动,大量出汗出现肌肉痉挛性、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持续3分钟后缓解,常在活动后发生。多发生在四肢肌肉、咀嚼肌、腹直肌,最常见于腓肠肌,也可发生于肠道平滑肌。无明显体温升高。症状的出现可能与严重体纳缺失和过度通气有关。

2、热衰竭:此型最常见,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病人,在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补充不足所致。表现为疲劳、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低血压、直立性晕厥。可出现呼吸增快、肌痉挛、多汗。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胆汁血症和肝功能异常。

3、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症”为典型表现。直肠温度可超过41℃,甚至高达43℃。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病人可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嗜睡、木僵甚至昏迷。此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人较多见。现场急救办法1、改变环境迅速将病人搬离高热环境,安置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5℃房间内,解开或脱去外衣,病人取平卧位。2、降温轻症病人可反复用冷水擦拭全身,直至体温低于38℃,饮用含盐冰水或饮料,体温持续在38.5℃以上者可口服水杨酸类解热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3、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病人经现场救护后均可恢复正常,但对疑为重度中暑者,医院救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百科夏季中暑的急救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