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天太热了
昨天和今天,市急救中心
先后接诊22例因为高温天中暑晕倒的病人
其中一人抢救无效身亡
记者梁洪胜文图60多岁男子路边中暑晕倒不幸身亡
23日下午3时许,在海州区大浦附近一路边,一老年男子昏倒在路边。
接到求助后,急救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据一位医护人员介绍,当急救医生赶到后,路边一位执勤民警已将这名中暑老人挪至路边阴凉处,“老人的脸发白,平躺在地上,身体状况不好,民警正在给老人做心肺复苏。”据民警介绍,当天老人晕倒后,路过的好心路人报警,随后大家将老人抬至阴凉地,还给老人喂了矿泉水,但老人依旧没有清醒迹象。急救医生上前检查发现,老人脸色苍白、瞳孔放大,神志不清、体温较高,有中暑的现象,医生立即对医院治疗。当天晚上,医院获悉,老人已经不幸身亡。
五旬女子和老人突然中暑晕倒今天上午9时许,在市区民主路一位骑着电动车的50多岁女子,突然晕倒在地,记者赶到事发现场时,出事女子已被急救车送走。
据附近店面一位店主王先生介绍,今天上午,出事的女子骑车车子来到民主路路口,“突然一下从车上歪下来!”随后附近好心人围了上来。
“她满脸通红,可能是为了防晒,穿了外套,一眼就知道是中暑了!”好心人随后一边拨打急救电话,一边帮女子解开外套。当天上午,赶到现场的急救医医院救治。
今天上午,在宁海街道一位正在骑电动车的男子,由于高温炙烤晕倒在地。医院救治。
高温频惹祸2天内22人中暑送医今天下午,记者联系了市急救中心一位工作人员。据他介绍,7月23日至24日共接到22人中暑后晕倒。其中有有工厂里上班的工人、户外骑车人、孕妇和路面作业的环卫工。人群主要集中在岁数较大的老人和女性,由于发现及时,急救人员在现场紧急处理并将病人送医后,绝大多数症状缓解。
据市急救中心急救医生张玉涛介绍,中暑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症状有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小编说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36℃,37℃,38℃……
我市已连续3天突破38摄氏度
天气热得让人不想动弹
但在我们的城市里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在烈日下曝晒,在高温中炙烤
今天,晚报记者走近部分一线劳动者
见证了他们用汗水测量着炎夏的温度
用坚守维护着城市的运转
人民路隧道工人们闷热难耐记者*威文/图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今年年底就要投入使用,工期非常紧张,目前有名左右的工人在高温下坚守工程一线。
今天上午9点,连云港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一期工程建设工地,记者看到,工地上无遮无挡,太阳直射,虽然戴着安全帽,但不一会功夫,记者就汗流浃背了。
韩自强,来自河南,已经在这个工地上干了半年的活了。昨天上午,他正在干钢筋绑扎的活,他告诉记者,隧道的墙体需要用钢筋绑扎出骨架然后才能浇筑混凝土,一根钢筋长12米、直径3.2厘米,得有多公斤,他和工友两个人每天要绑扎几百根,这个天气下干活确实不好熬,需要不停地喝水。
人民路与南极北路交叉口进入人民路隧道工程,工人们正在进行隧道中段的底板施工。由于隧道上部尚未封顶,太阳直接射入深约13米、长约0多米、宽约20米的深坑中,加之隧道下面没有通风,使这里施工的工人们酷热难耐。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后的工程质量,有的工人还要钻到墙体狭小的缝隙中清理垃圾,更是闷热难耐。
张安,科力监理公司工程监理,他告诉记者,为了应对近日持续的高温天气,工程建设现场办公室和各项目部都及时调整作业时间,错时施工,工人上午5点至10点、下午3点至7点施工,并安排各种降温饮品、药品随时送到工地。后方单位及工程项目部还不定期到施工一线送西瓜等水果。
每天处理垃圾多吨记者张晶晶文/图
上午10点,市钓鱼山垃圾填埋场,工人们在散发着浓浓恶臭的垃圾堆上坚守着岗位,将这些垃圾填埋、整理、压实……
今年55岁的陈世连,已经坚守岗位37年,他是钓鱼山垃圾填埋场的一名推土机驾驶员。“从凌晨6时第一辆转运车卸下垃圾的时候,一天的工作就正式开始了。每天至少要在亩的垃圾场中重复作业,和另一名驾驶员陈士建倒班清运多车近吨的垃圾,每次垃圾填埋厚度只能在40厘米到60厘米之间,这样才能保证填埋密度达到要求。”
夏季,是陈世连最艰难的工作季节,由于填埋场没有任何遮挡物,似火的太阳直射在垃圾上,记者发现驾驶室内实时最高温度已经超过50摄氏度。
快递小哥一天爬楼千余层记者杨锐冰文/图
上午10点半,港城实时温度37℃,36岁的快递小哥王兴祥大口喝水
“我在申通快递负责博纳片区西区投递。”王兴祥介绍,每天早上8点半出门,高温天中午能够休息一小时用来吃饭和午休,但晚上的下班时间相应延迟到8点多。
王兴祥说,他平均一天投递多件,在这些快件中,总有几件“疑难件”需要一天跑两三趟。“高温天,每天要爬楼无数。”
从“派发”到“签收”,每一单快递在烈日下都显得无比漫长。特别是有的小区门卫处不能代收快递,王兴祥打电话让客户下楼拿快递,有的客户很快就能下楼,有的客户则让王兴祥在外面慢慢等。
“小区或单位有智能柜的话投递还轻松些。我负责的片区有不少老小区,很多快递都需要一件件送上门,劳动强度还是挺大的。”高温天里,王兴祥拣货热,送快递热,等客户更热。但是,面对客户的不理解,他的心就凉了大半截。在老旧小区,王兴祥每投递一件快递,都得至少爬3层楼,一天光爬楼梯也得上千层了。
每次抢修都是一次考验记者陈兵文/图
千伏,板浦变电站,上午9点10分。
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变电检修班青年员工付云飞,正在查找故障点。
这种老式开关柜机构臃肿,各元器件布局并不合理。内六角扳手、专用小套筒、小活扳手、螺丝刀、剥线钳、尖嘴钳,付云飞把他的十八般“武器”全用上了,电机一动不动。
付云飞蹲在机构前,仔细端详着电机,由于天气炎热,他脸上,汗如雨下!
包子铺给员工放假记者李国瑞文/图
市区绿园路上,有一家“大高早餐包子馒头铺”,生意不错,口碑也挺好。平时早晚,很多附近的市民都习惯到这家店铺,点一笼包子,喝一碗豆浆,作为早餐。
今天,这家店铺没有营业,门上贴着一则放假通知。店铺老板高家乐说“这两天太热了,高温38℃、39℃,我给员工放了两天假,明天正常营业。”
利用两天的“假期”,高老板带着家人和店铺的员工到花果山玩了一圈。朋友圈中,高家乐分享着游玩时的照片。
一年天,天都要早起,只有5天是过年。
“凌晨3点要到店里,每天2点40就起床了,为了保证粥的新鲜,粥全部是现煮现卖,一天要卖上十几桶。为了迎接每天清晨5点钟的第一批客人,光是小笼包就得准备个左右……”
老板高家乐坦言,员工每天工作都很辛苦,我们虽然经营一个小小的包子铺,但也希望能为员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高家乐说,店铺正常营业后,他还会准备一个保温桶,煮些绿豆粥,免费提供给附近的施工工人和环卫工人。
“大热天的,大伙儿都不容易。离得近,我这个小店算是他们一个歇脚的地。”
绿化养护人身上的衣服没干过记者杨锐冰文/图
持续的高温天不仅“烤”得人受不了,花草树木也正在经受生死“烤”验。
今天下午4点多,记者在郁海广场看到,海州区绿化管理养护一处的养护工人正在进行色块和草坪修剪。
郁海广场绿化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现场20多名绿化养护工人正在有序地忙碌着。这里车来车往,马路升腾起股股热流,隔着鞋底都能感受到路面热得发烫。头顶烈日,有的正拿着割灌机“突突突”地割草,有的不停挥舞着手里的扫帚清扫垃圾。现场除了尘土飞扬,更有热流滚滚。记者只在现场站了一小会,就已经汗流浃背。
今年68岁的陈启斗,正在用割灌机修剪灌木丛。“平时我们一天工作8个小时,现在天气热了,工作时间相对缩短,每天工作6小时左右。”陈启斗用身上的毛巾擦了擦汗告诉记者,锄草作业看似简单,其实技术含量并不低。
“割灌机稍不留神就可能伤到脚。”陈启斗说,还有在修剪过程中,地上的石子会迸到身上,“挺疼的,有时候还会伤到皮肤。”
高温天下的作业,即便全身严密武装,也抵挡不住汗如雨下。“每天出来,身上的衣服就没干过!”陈启斗身上的衣服沾满了溅到身上的草,“这对于我而言已经习惯了!”
记者获悉,海州区绿化管理养护一处共有多名绿化养护工,年龄从40岁到60多岁不等。每天,他们要在冒着高温天,为城区绿化锄草、打药、浇水、修剪。
“其实一早6点出门的时候就能感受到热浪了。”陈启斗告诉记者,单位为绿化工人们提供了绿豆汤、清凉油等防暑降温物品,大家虽然工作很累,但充满干劲。
加气员24小时坚守40℃加气站记者何玢文
图
上午11:00,市区温度差不多38℃,而在西城公交总站的加气站罩棚内,温度早已突破40℃。
正在LNG加气机旁工作的王若丞后背早已湿透,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滴落到脖颈上。“习惯了。”这位86年的汉子话不多,不停进站的公交车让他没有时间停下来擦擦汗。
王若丞的装备,安全帽、长袖静电工装、防冻手套、静电鞋,这些都是从事加气工作的标配装束,然而大热天这样穿滋味实在不好受。
“每天要给近百辆公交车、长途车加气吧,遇到高峰期这个数字还得再多。”王若丞一边说,眼睛却丝毫没有离开加气机。
中午,出租车换班时也是加气高峰期,每小时近百次的提枪率,让每个加气员忙得像飞转的陀螺。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一台出租车加气按照4分钟来算,每个班次台,这就意味着,常锐至少要不间断地工作7小时。
为了保障公共交通正常运行,加气站采用三班倒的工作机制,24小时有加气员坚守岗位。
啥也不说啦
天热,多珍重
来源:苍梧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