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中暑了怎么办
TUhjnbcbe - 2021/3/25 9:36:00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吗         http://www.bdfyy999.com/
炎热的夏天马上就要到了,随着气温的升高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活动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如果长时间在户外或者高温环境活动兼有不适可能就是中暑了。

什么是中暑

中暑(heatillness)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

中暑的分类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2.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等表现?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3.重症中暑3.1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热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3.2热衰竭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热应激情况下,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3.3热射病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这种中暑一类是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训练的官兵),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忽感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或忽然晕倒、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另一类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为逐渐起病?1~2d后症状加重,出现模糊、谵妄、昏迷等,或有大小便失禁,体温高,可达40~42℃?

中暑的气象阈值

日平均气温30℃或相对湿度73%?当气温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时,中暑发生率明显增加;日最高气温≥37℃时中暑人数急剧增加?

中暑因素

1.个体因素:具有以下情况的病人更易中暑①发热,感冒,胃肠炎,腹泻,呕吐;②脱水;③睡眠不足;④缺乏热习服训练;⑤肥胖;⑥低血钾?2.环境因素:训练场地热负荷过重,强烈的太阳直射?3.组织因素:与体能不相适应的训练计划,不适当的训练和休息周期,补水不足?

易中暑人群

1.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作业的人群,如市*建设人员、运动员、参训官兵、消防员、户外运动爱好者等。表现为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突感全身不适,如极度疲劳、持续头痛、运动不协调、行为不当、判断力受损、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晕厥等,可伴有大量出汗或无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这类人群往往青壮年较多,基础疾病较少,缺乏对中暑的警惕性。2.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年老、年幼、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这类人群体温调节能力差,自理能力欠佳,如行动不便、交流困难的老人、不能清楚表达症状的幼儿,缺少照顾的残疾人等。一般为逐渐起病,前驱症状不易被发现,1-2天后症状加重,出现意识模糊、谵妄、昏迷等,体温升高达40-42℃,严重者可伴有大小便失禁、心力衰竭、肾衰竭等表现

容易引起中暑的环境

1.室外:主要是高温暴晒、潮湿闷热的自然环境。2.室内:如高温、高湿度作业车间,闷热、通风不佳的公共场所和居家环境。

怎样防治中暑

1.暑热季节要加强防暑卫生宣传教育。改善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及产褥期妇女居住环境。2.有慢性心血管、肝、肾疾病和年老体弱者不应从事高温作业。暑热季节要改善劳动及工作条件。在高温环境中停留2~3小时,应饮用含钾、镁和钙盐的防暑饮料。3.炎热天气应穿宽松透气的浅色服装,避免穿着紧身绝缘服装。4.中暑恢复后数周内,应避免室外剧烈活动和暴露阳光。5.劳逸结合,在高温/高湿环境里连续工作不要超过1小时,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间歇休息,不要低估中暑的危害,尽量不要逞强拼命劳作。6.劳动保护,科学穿戴必要的遮阳防晒衣帽,避免日光直接暴晒皮肤。在炎热天气里,出行要带防晒用具,备些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胶囊)等,适当饮用菊花、金银花代茶饮,绿豆汤等补充水分。7.休息时尽量寻找清凉环境,有利于体力恢复。8.及时补充水分盐分,间歇规律饮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饮水,以富含电解质的水为佳。及时就餐,避免饥饿状态下长时间劳作。9.掌握一定中暑知识早发现早就医。

面对中暑普通为如何施救

1.立即脱离热环境,停止体力活动。将患者安置于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衣物以利散热。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空调房间,室温调至16~20℃。 2.意识不清、抽搐、呕吐的患者,应注意清理口腔内异物,禁止喂水,将患者侧卧或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护呼吸道,避免呕吐物误吸、窒息。3.积极降温。快速、有效、持续降温对于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降温的方法可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多种方法联合。如凉水喷淋皮肤、湿毛巾擦拭皮肤,配合扇风散热,所用水温15-20℃左右为宜,避免水温过低引起血管过度收缩。也可采用浸泡法,将患者颈部以下浸泡于大型容器(水缸、浴缸、泳池)内,水温20-26度为宜,注意保护呼吸道,避免溺水。或者用布包裹的冰袋置于头颈、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降温,应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避免冻伤。一般保持体表温度30-33℃为宜。4.及时呼叫转运中暑患者。转运途中尽量维持有效的降温措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中暑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