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每到这个季节,出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食欲大减,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的人越来越多了,同样,中暑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最容易辨别的就是湿热导致的阳暑了。经常可见的是在室外,高温环境下中暑,比如烈日下长时间劳作,干着干着就晕倒了;或在外长途行走,突然头晕目眩晕倒了。这种大多数都是中阳暑了!
阳暑多是因为受热后伤津耗气所致,及时给中暑的人补充津液,比如绿豆汤,西瓜皮饮等,急救也可以用“十滴水”,在中暑时服十滴左右,能很快缓解中暑症状。如果处理及时,身体很快就会恢复的。(十滴水平时不可随便服用,孕妇禁用。)
还有一种中暑叫阴暑,在整个炎热的夏天也是非常常见的,但大多数人并不太了解。
阴暑是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夏季暑热湿盛,身体的毛孔是打开的,会及时给身体散热。如果突然遭受寒凉的侵袭,这个寒湿会进入体内,就会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神皮倦怠、舌质淡、苔薄*等以寒湿为主的症状。
哪些情况容易引起阴暑呢?
现在很多人贪凉,24小时躲在空调房里吹冷风,凉气闭住了毛孔,汗出不透,散热也散不透,湿就留在了体内,寒湿会在体内互相夹杂。从炎热的外面回到空调房,浑身是汗的情况下对着空调吹,也是会导致寒湿侵入身体。从空调温度较低的公交、地铁往返于室内室外,一冷一热的刺激下,同样会导致寒湿入体。
有的人晚上睡觉会露宿在室外,穿得很少,下半夜天凉,没及时添衣,很容易腹部受凉,然后引起肚子疼,上吐下泻,这种情况也是寒湿侵袭引起的。
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树荫下,水亭中,稍不注意,都会导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而引发阴暑。
再加上很多人大热天喜欢吃冷饮、凉菜、冰啤酒、冰西瓜......寒凉直接侵袭肠胃,于是,脾胃中的寒湿就更重了。这种情况引起的问题,也叫阴暑。
中阴暑的人,会出现不出汗,疲乏,没有力气,身热头痛,关节酸痛,呕吐,腹痛,腹泻,面瘫等症状。此时,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丸,是比较对症的。
想要预防阴暑,切记不能过于贪食寒凉,不可露宿太久,不可通宵达旦吹电扇,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大汗之后不要立即冲冷水等。
夏天过后就将进入收藏的秋冬季,如果想要秋冬过得舒服,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少吃冰冷的,好好养脾胃,脾胃能转化能量,秋冬身体就能好好的收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