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健康管理中心」您的健康管家!
在长沙气温一直居高不下,连续高温的日子里,让小编忽然明白了“小笼包”的心情,谁叫我们大长沙就是如此的任性。对于此次高温,想必很多小伙伴都已有切肤之痛,恐怕挂在嘴上、装在心里的都是同样的三个字,那就是:热!死!!了!!!
患者,罗某,男,61岁,昨日下午约16时被其女儿发现昏倒在地、口吐白沫,全身滚烫,立即呼救,其侄儿拨打急救电话后,于17:45将其送入我院急诊科抢救室,测得患者体温高达41.7℃,深度昏迷。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积极降温,开放静脉通路予以护心护脑等处理。
该患者诊断为“热射病”,该病易导致严重电解质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危险症状。患者于21:40时恢复正常体温,但至今患者仍未恢复神智,仍不能脱离呼吸机。
近段时间,我院急诊科已收治多名热射病患者。热射病致死并非危言耸听,如出现中暑症状要及时送医。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可引起多器官衰竭,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
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突发热射病怎么办?
发现身边的人在高温环境下出现意识不清或者晕倒后,可以初步判断他是严重中暑,此时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院前处理对于抢救生命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身边人有中暑现象,应该迅速将其衣物松开,转移到凉爽通风环境,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在没有生理盐水可以补充的情况下,要补充淡盐水;用湿毛巾、冰块敷于额头腋下。
“值得注意的是,中暑后不能盲目补水,同时还要补充盐分,因为人体汗液中的氯化钠浓度高于人体血浆中的氯化钠浓度,中暑情况下出汗多氯化钠缺失本来就严重,如果只是一味补水,会导致电解质紊乱,从而有生命危险”。
高危人群
户外工作者、老人、儿童、孕妇、肥胖者、久坐人群等是最容易中暑的人群,高温还将持续,请大家做好防暑工作。
如何预防中暑
1.充足睡眠养足精神
不仅晚上要睡好休息好,而且适当的午睡一会不但可以避开高温而且可以养足精神,使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的各系统都得到放松,不仅利于工作和学习,而且也是预防中暑的很好措施。
2.适当饮水补充水分
高温酷暑的夏天,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及时补充水分;千万不要等口渴时才饮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
3.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对于暴露在烈日下的工作人员,由于汗液的大量排出,可以通过饮用盐开水或含有补充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4.户外活动携带防暑药品
出行应尽量避开中午前后时段,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并携带防暑药物。
5.室内避暑适度降温
高温酷暑,要尽可能待在家中避免外出,在家中要通过空调、电扇来降温。如果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电扇已无助于调节人体的热平衡,则可通过洗冷水澡或开空调等通过物理方式来进行人体降温。
6.驾车出行注意控温
比如高温时驾车出行应该注意车内温度,千万不要为了省油而不开空调,当离开停车场时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
医院急诊科雷振宇副主任:
对于老年人,炎热季节我们不提倡户外过多的活动,尽量在家里,在家里也不希望开很大的空调,特别强调要有一个规律的饮食。我们建议用一些含有淡盐的水来喝。冲茶也行,茶里也放点盐。建议,市民一定要多喝水、减少户外活动、保持饮食规律、不要长时间使用空调,注意室内的通风。
很多人常备的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不能与头孢类药品一起服用,否则可能引起双硫仑样的中*反应,出现呼吸抑制、心肌梗死、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