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持续高温,不少居民长时间待在户外,或是皮肤被晒伤,或是不小心中暑。近日,医院因晒伤或中暑就诊的患者还真不在少数。
日晒伤
“医生,麻烦你看一下我孩子是不是过敏了?”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小男孩急切问到。皮肤科主治医师只见小男孩双上肢袖子以下部位弥漫性红斑,潮红、肿胀,界限清楚。细问小男孩得知,原来他前一天中午跟同学一起在室外球场踢足球,现在皮肤有灼热和刺痛的感觉。该主治医师说,这是一例典型的日晒伤,应予药物冷湿敷两日,后继续给予保湿修复乳液外用。皮肤恢复后会短期留有少许的色素沉着。
那什么是日晒伤呢?
↓↓↓
日晒伤也称晒斑或者日光性皮炎,是由于被强烈日光照射后,暴晒处皮肤发生的急性光*性反应。皮肤晒伤是因日光过强、皮肤暴露时间过久,皮肤接受了超量的紫外线照射,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吸收大量的紫外线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造成表皮细胞坏死,释放多种活性介质,引起真皮血管扩张,组织水肿、黑素合成加快。
主要症状:
日晒伤主要表现为晒后数小时内,暴露部位出现红斑,后红斑消退脱屑,留有色素沉着;严重的可出现水肿、水疱,破裂结痂,局部灼痛;大面积晒伤还会有发热、寒颤不适等全身症状。
△?日晒伤
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该如何预防日晒伤呢?
↓↓↓
首先,经常参加室外锻炼,增强皮肤对日晒的耐受能力。但需注意的是,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是日光照射最强的时候,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或减少活动时间;其次,避免日光曝晒,外出时应注意防护,如撑伞、带宽边帽、穿长袖衣衫。此外,饮食也需注意:要少吃光敏性食物,如橘子、芹菜、无花果、野菜等,因为这类食物可以使人对光线的敏感性增加,吃完后再到户外晒太阳,更容易患上日光性皮炎。
万一
真的晒伤了
该怎么办呢?
一旦发生晒伤,我们应以消炎、安抚、止痛为紧急处理原则。即时在红斑部位局部用冰水或硼酸溶液冷湿敷,以冰牛奶冷湿敷为佳;在湿敷的同时,轻者可选择配合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氯苯那敏等;若日晒面积广泛,症状较重,还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还可在抗组胺药物基础上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还可以口服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
需要注意的是,晒伤后千万不能再碰热水,不能用肥皂、香皂、沐浴露等去刺激皮肤,暂时不要使用护肤品、吃海鲜、辣椒、羊肉等发物,也不能饮酒。
热射病
什么又是热射病呢?
↓↓↓
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主要症状: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1.劳力性热射病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2.非劳力性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
我们又该如何预防热射病呢?
↓↓↓
1、天气炎热时不提倡长时间户外剧烈运动;
2、尽量防止直接暴露在烈日之下,并需及时大量的补充水分,最好是淡盐水;
3、外出可以自带降温水瓶(用矿泉水瓶装上凉白开水,放在冷冻槽里冰冻后使用),可以降温还可以饮用;
4、不要长时间使用空调,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影响体温调控;
5、合理饮食,可多吃些西瓜、桃、*瓜、西红柿等蔬菜水果,具有预防中暑的功效;
6、每日用温水冲凉或用湿毛巾擦浴,以利散热;
7、若感觉不适,要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物理降温,可口服十滴水、藿香正气等防暑药物;
8、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痉挛,医院救治。
再次温馨提醒
夏季高温
易发生晒伤及中暑症状
出行及在外作业需注意防晒保护!
医院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